目录 | 第1-11页 |
缩略用语表 | 第11-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1 绪论 | 第18-37页 |
·机械损伤与抗氧化酶系统及JA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18-20页 |
·机械损伤与抗氧化酶系统 | 第18-20页 |
·机械损伤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 | 第18页 |
·活性氧自由基对植物体的伤害 | 第18-19页 |
·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机制 | 第19-20页 |
·机械损伤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32页 |
·损伤途径中的系统信号和局部信号 | 第21-22页 |
·系统信号 | 第21-22页 |
·局部信号 | 第22页 |
·损伤信号的感知与调控 | 第22-24页 |
·JA的合成路线及调控途径 | 第24-26页 |
·JA生物合成的调控途径 | 第26-29页 |
·PLD对JA合成的调控 | 第26页 |
·LOX对JA合成的调控 | 第26页 |
·AOS对JA合成的调控 | 第26-27页 |
·AOC对JA合成的调控 | 第27-28页 |
·OPDA还原酶对JA合成的调控 | 第28页 |
·JA合成的其它调控点 | 第28-29页 |
·磷脂酶D家族和其对逆境的响应及其在逆境响应中与植物激素的互作 | 第29-31页 |
·PLDs家族结构特征 | 第29-30页 |
·PLDs的细胞定位及对逆境的响应 | 第30页 |
·PLD与植物激素应答响应信号途径的关系 | 第30-31页 |
·JA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信号途径的相互对话 | 第31-32页 |
·冷害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 第32-37页 |
·冷害症状及发生机制 | 第32-33页 |
·冷害等逆境胁迫可诱导植物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 | 第33-37页 |
·程序性死亡的诱导因子 | 第34页 |
·发生PCD的细胞特征 | 第34-35页 |
·PCD细胞中可能的信号途径 | 第35-37页 |
2 黄瓜磷脂酶D基因PLD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 第37-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植物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基因组DNA和总RNA的提取及其反转录 | 第38-40页 |
·片段C1、C2、C3、C4的PCR同源扩增 | 第40-41页 |
·PLD基因cDNA和DNA序列全长的扩增 | 第41-42页 |
·PL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 第42页 |
·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6页 |
·总RNA的提取和双链cDNA的合成及检测 | 第42-43页 |
·PLD基因cDNA全长的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43页 |
·PLD基因cDNA全长、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3-56页 |
3 SA、ETH、MeJA对机械损伤黄瓜抗氧化酶系统及J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6-83页 |
·植物材料与处理 | 第58-6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8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58-59页 |
·材料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反转录 | 第59页 |
·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测定 | 第59-60页 |
·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 | 第60页 |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5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黄瓜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61-65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黄瓜SOD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黄瓜POD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黄瓜CAT活性的影响 | 第64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黄瓜APX活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提取的所有处理总RNA及合成的cDNA质量检测 | 第65-67页 |
·机械损伤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PLDa基因的表达量的影响 | 第67-70页 |
·机械处理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机械损伤对LOX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损伤处理及SA、ETH、MeJA前处理后损伤处理对AO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72-75页 |
·讨论 | 第75-83页 |
·机械损伤对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SA、ETH、MeJA对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机械损伤诱导了黄瓜CsPLDa、LOX、AOS的表达 | 第79-80页 |
·SA、ETH、MeJA前处理对机械损伤后CsPLDa、LOX、AOS表达的影响 | 第80-83页 |
4 1-MCP和EGTA对低温诱导的黄瓜PCD的影响 | 第83-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7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83-8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4-85页 |
·低温诱导后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乙烯的测定 | 第85页 |
·低温诱导后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85页 |
·低温诱导后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硬度和色差的测定 | 第85-86页 |
·低温诱导后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86页 |
·低温诱导后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86-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低温诱导及1-MCP和EGTA处理的黄瓜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87-88页 |
·低温诱导及EGTA和1-MCP处理后低温诱导的黄瓜乙烯释放量分析 | 第88-89页 |
·低温诱导及EGTA和1-MCP处理后低温诱导的黄瓜呼吸强度分析 | 第89-90页 |
·低温诱导及EGTA和1-MCP处理后低温诱导的黄瓜果实硬度和色差的变化 | 第90-93页 |
·低温诱导及EGTA和1-MCP处理后低温诱导的黄瓜果实电导率的变化 | 第93-94页 |
·低温诱导及EGTA和1-MCP处理后低温诱导的黄瓜果实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94-95页 |
·讨论 | 第95-102页 |
·低温诱导使黄瓜果实发生冷害且伴随着细胞程序性死亡 | 第98-100页 |
·1-MCP和EGTA处理有助于减缓冷害的发生 | 第100-10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结论 | 第10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