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TiO2及TiO2/SrTiO3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剂基础第11-14页
        1.2.1 半导体材料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1-12页
        1.2.2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2.3 光催化裂解水的基本原理第13-14页
    1.3 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TiO_2的掺杂第15页
        1.3.2 TiO_2的晶面控制第15-16页
        1.3.3 TiO_2的表面氢化处理第16页
        1.3.4 TiO_2与其他半导体形成异质结第16-17页
        1.3.5 TiO_2复合助催化剂第17页
        1.3.6 TiO_2的纳米化形貌控制第17页
    1.4 光子晶体概述第17-24页
        1.4.1 光子晶体的结构第18页
        1.4.2 光子晶体的特征第18-19页
        1.4.3 光子晶体的应用第19-22页
        1.4.4 光子晶体的制备第22-24页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第25-33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仪器第25-26页
        2.1.2 主要试剂第26页
    2.2 材料制备方法第26-29页
        2.2.1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26-28页
        2.2.2 微球蛋白石模板的制备第28页
        2.2.3 T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第28页
        2.2.4 TiO_2/SrTiO_3异质结光子晶体的制备第28-29页
    2.3 形貌结构的表征方法第29-33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第29-30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第30页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第30页
        2.3.4 光电性能测试第30-31页
        2.3.5 光催化降解测试第31-33页
第三章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及蛋白石模板的制备及表征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第33-35页
        3.2.1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33-34页
        3.2.2 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分析第34-35页
    3.3 蛋白石模板的制备及表征第35-43页
        3.3.1 垂直沉降法的制备机理第35-36页
        3.3.2 衬底的亲水性处理第36-37页
        3.3.3 烘干法制备蛋白石模板及其表征第37-41页
        3.3.4 浸渍提拉法制备蛋白石模板及其表征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T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表征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TiO_2光子晶体的制备第45-46页
    4.3 TiO_2光子晶体的结构及形貌表征第46-56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6-47页
        4.3.2 结构形貌分析第47-51页
        4.3.3 光学性能分析第51-53页
        4.3.4 光电性能分析第53-54页
        4.3.5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TiO_2/SrTiO_3异质结光子晶体的制备及表征第57-65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TiO_2/SrTiO_3异质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制备第57-58页
    5.3 TiO_2/SrTiO_3异质结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结构形貌表征第58-63页
        5.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58-59页
        5.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和能谱(EDS)分析第59-61页
        5.3.3 光电性能分析第61-62页
        5.3.4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5-67页
    6.1 研究总结第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5页
个人简历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的初始氧化研究
下一篇:锗烯和锗量子点的能隙调控密度泛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