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1.4.2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和样本介绍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2 样本介绍 | 第14页 |
1.6 研究创新 | 第14-16页 |
1.6.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4-15页 |
1.6.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5-16页 |
2 非营利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页 |
2.2 公共决策理论 | 第16-17页 |
2.3 责任理论 | 第17页 |
2.4 管理职能理论 | 第17-18页 |
2.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3 我国非营利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内部管理概述 | 第19-23页 |
3.1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定义及形成 | 第19-20页 |
3.2 我国非营利性农技推广组织的治理结构及管理机制 | 第20-23页 |
3.2.1 非营利性农技推广组织的治理结构 | 第20-21页 |
3.2.1.1 非营利性农技推广组织理事会 | 第20-21页 |
3.2.1.2 理事会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 | 第21页 |
3.2.2 非营利性农技推广组织的管理机制 | 第21-23页 |
3.2.2.1 非营利性农技推广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 | 第21-22页 |
3.2.2.2 对内部管理产生影响的外部监管机制 | 第22-23页 |
4 如皋市草莓协会内部管理基本状况 | 第23-31页 |
4.1 如皋市草莓协会简介 | 第23页 |
4.2 如皋市草莓协会的工作职能 | 第23-24页 |
4.3 如皋市草莓协会的组织结构 | 第24-28页 |
4.3.1 草莓协会的整体组织框架 | 第24-25页 |
4.3.2 草莓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 | 第25-27页 |
4.3.3 草莓协会种植基地组织 | 第27-28页 |
4.4 如皋市草莓协会的内部管理机制 | 第28-30页 |
4.4.1 草莓协会内部权责分配 | 第28-29页 |
4.4.2 草莓协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 | 第29页 |
4.4.3 草莓协会财务信息监管机制 | 第29-30页 |
4.5 对草莓协会内部管理产生影响的外部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4.5.1 外部资金来源对协会内部管理的影响 | 第30页 |
4.5.2 外部监管机构对协会内部管理的影响 | 第30-31页 |
5 如皋市草莓协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5.1 草莓协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5.1.1 会员经济收益偏低 | 第31-32页 |
5.1.2 偏离公益目标 | 第32页 |
5.1.3 管理团队服务意识缺失 | 第32页 |
5.1.4 组织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5.1.5 缺乏自治管理 | 第33页 |
5.1.6 人事招聘单一化 | 第33页 |
5.2 草莓协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5.2.1 利益分配不均衡 | 第33-34页 |
5.2.2 战略宗旨管理的缺失 | 第34页 |
5.2.3 职能配置错位角色混乱 | 第34-35页 |
5.2.4 职能上自主性不足 | 第35页 |
5.2.5 人事裙带关系普遍 | 第35-36页 |
5.2.6 外部监管体制的不足 | 第36-37页 |
6 完善如皋市草莓协会内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7-41页 |
6.1 增强草莓协会会员的经济收益 | 第37页 |
6.2 强化草莓协会的宗旨和使命意识 | 第37-38页 |
6.3 推动草莓协会职能配置科学化 | 第38页 |
6.4 加强协会能力建设扩大自主权利 | 第38-39页 |
6.5 完善草莓协会的人事管理 | 第39页 |
6.6 优化草莓协会的外部监管体制 | 第39-41页 |
7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