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教学情境概述 | 第12-19页 |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一) 情境的含义 | 第12页 |
(二) 教学情境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教学情境的类型 | 第13-16页 |
(一) 依据情境创设的意图分类 | 第13-14页 |
(二) 依据情境创设的要素分类 | 第14-16页 |
三、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基本特征 | 第16-19页 |
(一) 生活性 | 第16页 |
(二) 形象性 | 第16-17页 |
(三) 正面性 | 第17页 |
(四) 学科性 | 第17-18页 |
(五) 时代性 | 第18页 |
(六) 情感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 | 第19-24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 | 第19-21页 |
(一) 唤醒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 第19页 |
(二) 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信心 | 第19-20页 |
(三) 激发出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 第20-21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情境创设目的不明 | 第21页 |
(二) 情境创设情感不真 | 第21-22页 |
(三) 情境创设内容不精 | 第22页 |
(四) 情境创设时机不当 | 第22-23页 |
(五) 情境创设形式单一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 第24-37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目标 | 第24-27页 |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的吸收 | 第24页 |
(二) 促进学生智力、审美、合作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 第24-25页 |
(三) 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化和教育 | 第25-26页 |
(四) 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教学相长 | 第26-27页 |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 第27-30页 |
(一) 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相结合原则 | 第27-28页 |
(二) 问题设计的接近性和挑战性相结合原则 | 第28页 |
(三)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相结合原则 | 第28-29页 |
(四) 教学形式的民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 第29页 |
(五)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活动性相结合原则 | 第29-30页 |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 第30-35页 |
(一) 生动叙述 引入情境 | 第30-31页 |
(二) 观察演示 设置情境 | 第31-32页 |
(三) 组织活动 展现情境 | 第32-33页 |
(四) 提出疑问 开拓情境 | 第33-34页 |
(五) 联系实际 丰富情境 | 第34-35页 |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 第35-37页 |
(一) 注意情境创设的实效 | 第35-36页 |
(二) 注意情境创设的适度 | 第36页 |
(三) 注意情境创设的适时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一、参考著作 | 第37页 |
二、论文类 | 第37-40页 |
三、网络资料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