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射流雾化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2 孔板节流减压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19-33页 |
2.1 实验件设计 | 第19-25页 |
2.1.1 雾化特性实验件 | 第19-21页 |
2.1.2 节流特性实验件 | 第21-25页 |
2.2 雾化特性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 | 第25-29页 |
2.2.1 单孔雾化实验系统 | 第25-26页 |
2.2.2 多孔雾化实验系统 | 第26-28页 |
2.2.3 雾化特性实验方案 | 第28-29页 |
2.3 孔板节流特性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案 | 第29-32页 |
2.3.1 孔板节流特性实验系统 | 第29-31页 |
2.3.2 孔板节流特性实验方案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雾化特性理论和实验分析 | 第33-59页 |
3.1 射流上轨迹分析 | 第33-40页 |
3.1.1 射流上轨迹处理 | 第34-37页 |
3.1.2 上轨迹方程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3.1.3 上轨迹方程的拟合 | 第39-40页 |
3.2 液柱破碎点分析 | 第40-45页 |
3.2.1 液柱破碎点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3.2.2 液柱破碎点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3.3 液滴直径的研究 | 第45-52页 |
3.3.1 液滴直径的分析 | 第45-46页 |
3.3.2 单孔雾化液滴直径公式拟合 | 第46-49页 |
3.3.3 多孔雾化液滴直径公式拟合 | 第49-51页 |
3.3.4 射流角度对液滴直径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 多孔雾化效果观察 | 第52-55页 |
3.4.1 观察方法 | 第52页 |
3.4.2 五孔边喷实验件整体雾化效果观察 | 第52-54页 |
3.4.3 四孔对喷实验件整体雾化效果观察 | 第54-55页 |
3.5 射流角度与雾化效果的关系 | 第55-57页 |
3.5.1 射流角度对雾化效果影响 | 第55-56页 |
3.5.2 五孔边喷实验件射流角度分析 | 第56-57页 |
3.5.3 四孔对喷实验件射流角度分析 | 第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孔板节流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73页 |
4.1 孔板临界流量实验结果 | 第59-67页 |
4.1.1 孔板临界流量因子 | 第59-61页 |
4.1.2 单孔孔板临界流量 | 第61-65页 |
4.1.3 四孔孔板临界流量 | 第65-67页 |
4.2 孔板间的压力分布 | 第67-72页 |
4.2.1 各测压点压力 | 第67-69页 |
4.2.2 扩容空间压力分布 | 第69-71页 |
4.2.3 二级孔板开孔面积对压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孔板临界节流数值研究 | 第73-91页 |
5.1 蒸汽排放孔板节流计算方法 | 第73-79页 |
5.1.1 节流计算模型和参数选取 | 第73-74页 |
5.1.2 湍流模型和壁面第一层网格的y~+值选取研究 | 第74-75页 |
5.1.3 差分格式选取研究和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75-77页 |
5.1.4 小孔内部与邻近区域网格长宽比选取研究 | 第77-79页 |
5.2 超音速排放流动机理研究 | 第79-83页 |
5.2.1 单孔节流计算模型 | 第79页 |
5.2.2 不同压比孔板临界流量的变化 | 第79-81页 |
5.2.3 不同压比马赫数的变化 | 第81-83页 |
5.3 流动方向对孔板节流的影响 | 第83-87页 |
5.3.1 最大Ma数和流量变化规律 | 第83-85页 |
5.3.2 气流流动 | 第85-86页 |
5.3.3 气流总压损失的对比 | 第86-87页 |
5.4 两级孔板节流数值模拟 | 第87-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