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县域的社会稳定问题及治理--以XW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3页
        1.2.1 有关社会稳定及其治理研究第8-10页
        1.2.2 社会组织与社会稳定研究第10-11页
        1.2.3 非均衡公共服务与社会稳定研究第11-12页
        1.2.4 研究现状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页
    1.4 社会稳定的基本范畴第14-17页
        1.4.1 稳定、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第14-15页
        1.4.2 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稳定第15-17页
第2章 县域的社会稳定问题:表现与特性第17-26页
    2.1 县域的社会稳定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形式第17-21页
        2.1.1 劳动与社会保障纠纷增加第17-18页
        2.1.2 征地拆迁冲突增加第18-19页
        2.1.3 环境污染严重第19-20页
        2.1.4“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洪峰”频发第20-21页
    2.2 县域的社会稳定问题的特性第21-24页
        2.2.1 主体的多元化第21-22页
        2.2.2 类型多样化且具有交叉性第22页
        2.2.3 产生的利益化与易扩散性第22-23页
        2.2.4 发展的易激化与反复性第23页
        2.2.5 解决方式的非诉讼化与失范性第23-24页
    2.3 县域社会不稳定的后果第24-26页
        2.3.1 削弱政治合法性基础第24页
        2.3.2 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4页
        2.3.3 产生文化冲突第24-26页
第3章 县域社会稳定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41页
    3.1 政府的治理策略与技术第26-30页
        3.1.1 县域政府的维稳理念第26-27页
        3.1.2 县域政府的维稳行动方式第27-29页
        3.1.3 县域政府的“不出事逻辑”第29-30页
    3.2 弱社会组织与社会稳定问题第30-36页
        3.2.1 弱社会组织的原因第31-33页
        3.2.2 社会组织的稳定功能第33-35页
        3.2.3 弱社会组织下的社会稳定问题第35-36页
    3.3 非均衡公共服务与社会稳定问题第36-41页
        3.3.1 县域的非均衡公共服务第37-39页
        3.3.2 县域的非均衡公共服务与社会稳定问题第39-41页
第4章 县域的社会稳定问题治理第41-47页
    4.1 分类治理:优化县域治理的策略与技术第41-42页
        4.1.1 根据信访人诉求的内容分类治理第41-42页
        4.1.2 根据信访人的行为分类治理第42页
    4.2 通过制度创新培育社会组织第42-45页
        4.2.1 转变政府观念,正确认识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第42-43页
        4.2.2 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第43页
        4.2.3 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运行过程规范化第43-44页
        4.2.4 完善组织内部结构,增强组织自身的能力第44-45页
    4.3 通过提供均衡性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第45-47页
        4.3.1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第45页
        4.3.2 构建城乡统一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第45页
        4.3.3 构建“政府——市场”互动,多元主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第45-47页
第5章 小结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A XW县信访案件分类统计表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研究--以N市为例
下一篇:县域非均衡治理--以X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