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相变蓄热器性能与强化传热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相变蓄热材料第10-13页
        1.2.1 相变蓄热材料的性能第11页
        1.2.2 相变蓄热材料的分类第11-13页
    1.3 相变蓄热器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相变蓄热器性能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强化蓄热器中相变材料侧传热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3 强化蓄热器中空气侧传热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第19-20页
第2章 相变蓄热换热理论与求解方法第20-24页
    2.1 相变蓄热的特点第20-21页
    2.2 FLUENT模拟相变问题的基本理论第21-23页
        2.2.1 Fluent简介第21页
        2.2.2 Fluent软件模拟过程第21-22页
        2.2.3 Fluent求解器第22页
        2.2.4 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叉排管束式相变蓄热器模型介绍第24-30页
    3.1 物理模型第24页
    3.2 数学模型第24-27页
        3.2.1 控制方程第24-26页
        3.2.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第26-27页
    3.3 FLUENT设置第27页
    3.4 模型验证第27-29页
        3.4.1 网格独立性验证第27-28页
        3.4.2 Fluent模型验证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叉排管束式相变蓄热器模拟结果与讨论第30-39页
    4.1 叉排管束式相变蓄热器模拟结果第30-33页
    4.2 入口空气质量流量对蓄热器性能影响第33-34页
    4.3 三种不同结构相变蓄热器性能比较第34-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相变材料侧添加翅片强化传热研究第39-44页
    5.1 强化传热模型第39-40页
    5.2 强化传热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0-43页
    5.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6章 空气侧添加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研究第44-53页
    6.1 三维模拟模型第44-47页
        6.1.1 物理模型第44-45页
        6.1.2 数学模型第45-47页
    6.2 网格系统及其独立性验证第47-48页
    6.3 强化传热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8-52页
        6.3.1 涡发生器高度对蓄热性能影响第48-50页
        6.3.2 涡发生器攻角对蓄热性能影响第50-52页
    6.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7.1 结论第53-54页
    7.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阴试点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研究
下一篇: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