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集体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以九江水利部门腐败窝案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腐败问题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集体腐败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安排第14-16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1.4.1 拟创新点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集体腐败的定义与特征第17-18页
        2.1.1 集体腐败的定义第17页
        2.1.2 集体腐败的特征第17-18页
    2.2 集体腐败的类型第18-20页
        2.2.1 纵向型集体腐败第19页
        2.2.2 横向型集体腐败第19-20页
        2.2.3 混合型集体腐败第20页
    2.3 集体腐败的形成条件第20-21页
        2.3.1 物质条件第20-21页
        2.3.2 制度条件第21页
        2.3.3 关系长度第21页
    2.4 集体腐败的危害第21-24页
        2.4.1 集体腐败对经济的危害第22页
        2.4.2 集体腐败的道德损失第22页
        2.4.3 集体腐败损害国家利益第22-24页
3 集体腐败的形成机制第24-32页
    3.1 九江水利腐败窝案的特征第24-25页
        3.1.1 树状的腐败网络第24-25页
        3.1.2 互补性权力的分工第25页
    3.2 九江水利腐败窝案的主要原因第25-28页
        3.2.1 水利投资规模不断加大第26页
        3.2.2 权力约束下的合作分工第26-27页
        3.2.3 上级监督机制失效第27-28页
    3.3 单次博弈的合谋机制第28-29页
        3.3.1 模型描述第28-29页
        3.3.2 模型均衡解第29页
    3.4 重复博弈的合谋机制第29-32页
        3.4.1 有限次重复博弈第30页
        3.4.2 无限次重复博弈第30-32页
4 双人合谋机制的拓展第32-40页
    4.1 多人参与的合谋机制第32-35页
        4.1.1 模型描述第32-33页
        4.1.2 单次博弈均衡解第33页
        4.1.3 重复博弈均衡解第33-35页
    4.2 集体腐败的扩散第35-40页
        4.2.1 模型描述第36-37页
        4.2.2 模型均衡解第37-38页
        4.2.3 均衡应用第38-40页
5 遏制集体腐败的政策建议第40-46页
    5.1 研究结论第40页
    5.2 政策建议第40-46页
        5.2.1 提高信息透明度第40-41页
        5.2.2 完善内外监督制度第41-42页
        5.2.3 加强重要岗位轮换第42-43页
        5.2.4 严惩集体腐败行为第43-44页
        5.2.5 推进行政问责制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