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下转换材料合成及其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新型太阳电池第15-23页
        1.3.1 新型电池材料第15-16页
        1.3.2 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6-18页
        1.3.3 新型太阳电池原理与结构第18-21页
        1.3.4 新型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1.4 新型太阳电池的能量损失第23-26页
    1.5 下转换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建模及应用第26-29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下转换发光理论及研究方法第31-48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下转换发光理论第31-41页
        2.2.1 稀土光谱理论与发光第31-33页
        2.2.2 稀土离子的能级跃迁第33-34页
        2.2.3 下转换发光机制第34-35页
        2.2.4 稀土配合物发光第35-37页
        2.2.5 能量传递机理第37-38页
        2.2.6 配合物发光影响因素第38-41页
        2.2.7 提高配合物发光的方法第41页
    2.3 下转换发光材料及电池表征方法第41-47页
        2.3.1 X射线衍射仪(XRD)第41-42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2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2-43页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43-44页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4页
        2.3.7 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第44-46页
        2.3.8 荧光量子产率第46页
        2.3.9 瞬态吸收光谱第46页
        2.3.10 太阳电池电流-电压测试系统第46页
        2.3.11 入射单色光-电子转换效率测试第46-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微化学环境调控影响Phen-Eu(Ⅲ)荧光性能第48-56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3.2.1 实验试剂第49页
        3.2.2 表征方法第49页
        3.2.3 配合物合成第49-50页
    3.3 乙二胺影响配合物结构分析第50页
    3.4 乙二胺影响配合物光吸收能力分析第50-51页
    3.5 乙二胺影响Phen-Eu(Ⅲ)配位键分析第51-52页
    3.6 乙二胺影响配合物发光性能分析第52-55页
        3.6.1 荧光衰减曲线第52-54页
        3.6.2 荧光强度第54-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不同结构取代基邻菲罗啉衍生物-铕荧光性能研究第56-65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4.2.1 实验试剂第56-57页
        4.2.2 表征方法第57页
        4.2.3 不同结构取代基配合物合成方法第57-58页
    4.3 不同结构取代基配合物结构分析第58-59页
    4.4 不同结构取代基配合物光吸收能力分析第59-60页
    4.5 不同结构取代基配合物配位键分析第60-62页
    4.6 不同结构取代基配合物发光性能分析第62-64页
        4.6.1 荧光衰减曲线第62-63页
        4.6.2 荧光强度第63-64页
    4.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基于下转换稀土配合物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65-74页
    5.1 引言第65-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8页
        5.2.1 实验试剂第66页
        5.2.2 表征方法第66-67页
        5.2.3 配合物光转换层制备第67页
        5.2.4 电池器件制备第67-68页
    5.3 配合物光转换层光谱响应范围分析第68-69页
    5.4 配合物光转换层光物理特性分析第69-70页
    5.5 配合物光转换层在PSC中的应用研究第70-73页
        5.5.1 配合物光转换层影响电池光电性能机理第70页
        5.5.2 配合物光转换层影响电池光响应分析第70-71页
        5.5.3 配合物光转换层影响电池光伏特性分析第71-72页
        5.5.4 配合物光转换层影响电池紫外稳定性分析第72-73页
    5.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基于铕掺杂介孔TiO_2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第74-89页
    6.1 引言第74-75页
    6.2 实验部分第75-77页
        6.2.1 实验试剂第75页
        6.2.2 表征方法第75-76页
        6.2.3 TiO_2:Eu~(3+)发光材料制备第76页
        6.2.4 电池器件制备第76-77页
    6.3 TiO_2:Eu~(3+)下转换发光粉形貌及结构分析第77-80页
    6.4 Eu掺杂TiO_2物相分析第80-81页
    6.5 TiO_2:Eu~(3+)发光材料的光物理特性分析第81-82页
    6.6 TiO_2:Eu~(3+)发光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第82-88页
        6.6.1 TiO_2:Eu~(3+)影响电池光响应分析第82-83页
        6.6.2 TiO_2:Eu~(3+)/CH_3NH_3PbI_3复合薄膜中电子复合动力学分析第83-85页
        6.6.3 TiO_2:Eu~(3+)影响电池光电性能机理第85页
        6.6.4 TiO_2:Eu~(3+)影响电池光伏特性分析第85-87页
        6.6.5 TiO_2:Eu~(3+)影响电池紫外稳定性分析第87-88页
    6.7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5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压器故障气体宽带光声光谱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辐照技术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