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3页 |
表格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 转子主动平衡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1.3.1 不平衡转子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15-16页 |
1.3.2 转子动平衡方法 | 第16-17页 |
1.3.3 不平衡信号处理 | 第17-19页 |
1.3.4 转子自动平衡装置 | 第19-23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3-26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4页 |
1.4.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不平衡转子的振动响应建模分析 | 第26-35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转子不平衡理论介绍 | 第26-29页 |
2.2.1 转子不平衡分类 | 第26-27页 |
2.2.2 不平衡量的数学表达 | 第27-29页 |
2.3 不平衡转子的动力学建模 | 第29-31页 |
2.4 电主轴不平衡振动响应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4页 |
2.4.1 电主轴几何模型简化 | 第31-32页 |
2.4.2 电主轴有限元模型 | 第32页 |
2.4.3 电主轴不平衡响应分析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两级滤波的单正弦信号互相关法 | 第35-46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不平衡信号测量 | 第35-36页 |
3.3 基于两级滤波的单正弦信号互相关法 | 第36-43页 |
3.3.1 不平衡信号两级滤波消噪 | 第36-38页 |
3.3.2 单正弦信号互相关法 | 第38-40页 |
3.3.3 不平衡信号提取方案 | 第40-43页 |
3.4 仿真与实验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变采样长度的双简谐信号互相关法 | 第46-56页 |
4.1 前言 | 第46页 |
4.2 近频噪声干扰度模型 | 第46-48页 |
4.3 变采样长度的互相关提取法 | 第48-50页 |
4.3.1 MUSIC 谱分析 | 第48-49页 |
4.3.2 采样长度的选择方法 | 第49-50页 |
4.4 不平衡信号提取仿真与实验 | 第50-55页 |
4.4.1 仿真验证 | 第50-52页 |
4.4.2 实验验证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TMS320F2812的转子主动平衡控制器 | 第56-69页 |
5.1 前言 | 第56页 |
5.2 Schmitt主动平衡系统及其控制原理 | 第56-59页 |
5.2.1 Schmitt主动平衡头原理 | 第57-58页 |
5.2.2 平衡头控制原理 | 第58-59页 |
5.3 基于TMS320F2812的主动平衡控制器设计 | 第59-66页 |
5.3.1 主动平衡控制器方案设计 | 第59-60页 |
5.3.2 主动平衡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60-64页 |
5.3.3 主动平衡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64-66页 |
5.4 主动平衡控制器调试 | 第66-67页 |
5.4.1 平衡试验台设计 | 第66页 |
5.4.2 平衡控制器调试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与创新点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和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