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灰在焙烧中的变化及铝灰返电解槽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铝灰的概况 | 第11-12页 |
| 1.1.1 铝灰的来源 | 第11页 |
| 1.1.2 铝灰的产量 | 第11页 |
| 1.1.3 铝灰的成分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铝灰的处理方法 | 第12-15页 |
| 1.2.1 回收铝 | 第12-13页 |
| 1.2.2 回收盐 | 第13页 |
| 1.2.3 回收氧化铝 | 第13页 |
| 1.2.4 合成耐火材料 | 第13-14页 |
| 1.2.5 合成净水剂 | 第14-15页 |
| 1.3 铝灰返电解槽的研究 | 第15-18页 |
| 1.3.1 铝灰作为原料直接添加到电解槽 | 第15-16页 |
| 1.3.2 阳极钢爪保护环 | 第16-17页 |
| 1.3.3 铝灰作为覆盖料 | 第17-18页 |
| 1.4 本文的实验研究及目的 | 第18-19页 |
| 第2章 铝灰渣基本性质的研究 | 第19-23页 |
| 2.1 铝灰成分的确定 | 第19-23页 |
| 2.1.1 XRD分析物质组成 | 第19-20页 |
| 2.1.2 物质含量的确定 | 第20-23页 |
| 第3章 铝灰渣中AIN焙烧特性的研究 | 第23-28页 |
|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 3.2 实验过程 | 第23-24页 |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24-28页 |
| 第4章 氟盐对铝灰焙烧的影响 | 第28-60页 |
| 4.1 Al2O3和AlN向AlF的转相 | 第28-32页 |
| 4.1.1 理论计算 | 第28-30页 |
| 4.1.2 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30页 |
| 4.1.3 实验准备和流程 | 第30-31页 |
| 4.1.4 结果和讨论 | 第31-32页 |
| 4.2 氟盐对铝灰焙烧的催化作用 | 第32-45页 |
| 4.2.1 氟盐的焙烧 | 第32-33页 |
| 4.2.2 铝灰和NaF的焙烧实验 | 第33-37页 |
| 4.2.3 铝灰和冰晶石的焙烧实验 | 第37-43页 |
| 4.2.4 催化实验总结 | 第43-45页 |
| 4.3 搅拌对转化的影响实验 | 第45-48页 |
| 4.3.1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4.3.2 结果和讨论 | 第46-48页 |
| 4.4 分层焙烧实验 | 第48-54页 |
| 4.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8页 |
| 4.4.2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 4.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9-54页 |
| 4.5 冰晶石不同百分比催化实验 | 第54-58页 |
| 4.5.1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4.5.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 4.6 本章总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铝灰返电解槽的实验研究 | 第60-68页 |
| 5.1 铝灰返电解槽的添加方式 | 第60页 |
| 5.2 铝灰做为覆盖料直接添加 | 第60-66页 |
| 5.2.1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5.2.2 现象及分析 | 第60-63页 |
| 5.2.3 分析其结构及成分 | 第63-65页 |
| 5.2.4 结果和讨论 | 第65-66页 |
| 5.3 对于返电解槽建议与未来实验方向 | 第66-68页 |
| 5.3.1 返电解槽建议 | 第66-67页 |
| 5.3.2 未来实验方向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