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硅钢简介 | 第10-11页 |
1.2 取向硅钢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3 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 | 第13-15页 |
1.3.1 取向硅钢传统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1.3.2 取向硅钢生产新工艺 | 第14-15页 |
1.4 硅钢组织及织构的演变 | 第15-20页 |
1.4.1 热轧及常化组织与织构 | 第16页 |
1.4.2 冷轧组织与织构 | 第16-17页 |
1.4.3 再结晶织构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1.5 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2.2 工艺流程 | 第24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4-27页 |
2.3.1 热轧工艺 | 第24-26页 |
2.3.2 常化工艺 | 第26页 |
2.3.3 酸洗 | 第26页 |
2.3.4 冷轧 | 第26页 |
2.3.5 退火工艺 | 第26-27页 |
2.4 分析测试技术 | 第27-32页 |
2.4.1 金相分析及检测 | 第27页 |
2.4.2 宏观织构的样品测量与分析 | 第27-32页 |
第3章 无常化处理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织构 | 第32-52页 |
3.1 低温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分析 | 第32-39页 |
3.1.1 低温退火再结晶金相组织 | 第32-34页 |
3.1.2 低温退火再结晶织构分析 | 第34-39页 |
3.2 高温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分析 | 第39-49页 |
3.2.1 1000℃高温退火再结晶金相组织 | 第40-42页 |
3.2.2 1000℃高温退火再结晶织构分析 | 第42-47页 |
3.2.3 不同高温退火制度下板材1/4层再结晶织构的比较 | 第47-48页 |
3.2.4 不同高温退火制度下板材1/2层再结晶织构的比较 | 第48-49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退火工艺对常化处理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 第52-60页 |
4.1 取向硅钢冷轧组织与织构 | 第52-53页 |
4.1.1 冷轧SEM组织 | 第52-53页 |
4.1.2 冷轧织构分布 | 第53页 |
4.2 高温退火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分析 | 第53-57页 |
4.2.1 再结晶金相组织 | 第53-55页 |
4.2.2 再结晶织构分析 | 第55-57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