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 (一) 从我国实践和理论的交互开始 | 第11-13页 |
| (二) 我国相关法律文本分析 | 第13-14页 |
| (三) 小结 | 第14-15页 |
| 二、国家辅助性原则的缘起及其内涵 | 第15-24页 |
| (一)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缘起 | 第15-18页 |
| 1. 国家“生存照顾”责任的提出 | 第15-16页 |
| 2. 从国家“生存照顾”责任到国家辅助责任 | 第16-17页 |
| 3. 给付行政中辅助性原则的发展 | 第17-18页 |
| 4. 辅助性原则在其它领域的发展 | 第18页 |
| (二)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内涵 | 第18-23页 |
| 1. “辅助性”的概念考察 | 第18-20页 |
| 2.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含义 | 第20-22页 |
| 3.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实质内容 | 第22-23页 |
| (三) 小结 | 第23-24页 |
| 三、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域外立法、实践及价值 | 第24-35页 |
| (一) 国家辅助性原则域外的立法实践及影响 | 第24-31页 |
| 1. 德国的立法和实践 | 第24-27页 |
| 2. 日本的立法和实践 | 第27-29页 |
| 3. 台湾地区国家辅助性原则自立的体现 | 第29-30页 |
| 4. 英美国家未作为一个原则讨论 | 第30-31页 |
| (二)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价值 | 第31-34页 |
| 1. 解决国家生存照顾范围 | 第31-32页 |
| 2.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 第32-33页 |
| 3. 防止国家福利危机 | 第33-34页 |
| (三) 小结 | 第34-35页 |
| 四、国家辅助性原则在我国给付行政领域的运用 | 第35-47页 |
| (一) 我国给付行政职能的演变 | 第35-37页 |
| (二) 我国相关立法中的国家辅助性原则样态分析 | 第37-39页 |
| (三) 我国落实国家辅助性原则的现实必要性 | 第39-43页 |
| 1. 合理定位国家给付的目的 | 第39-40页 |
| 2. 防止过度给付和给付不足,避免个人依赖和权力腐败 | 第40-42页 |
| 3. 正确处理国家救助和社会力量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四) 国家辅助性原则的具体落实 | 第43-47页 |
| 1. 明确行政救助制度的目的: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 第43-45页 |
| 2. 明确救助中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的划分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