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的教育价值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7-10页 |
二、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体验的关注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2页 |
第一篇:体验思想的理论背景 | 第12-20页 |
一、哲学领域体验思想的发展 | 第13-17页 |
二、教育学与心理学体验思想的发展 | 第17-20页 |
第二篇:体验的特征 | 第20-23页 |
一、体验具有亲历性 | 第20页 |
二、体验具有个体性 | 第20-21页 |
三、体验的主体间性 | 第21页 |
四、体验的非理性内涵 | 第21页 |
五、体验的时间与情境性 | 第21-23页 |
第三篇:体验的教育价值及其生成 | 第23-40页 |
一、体验的学习与认知价值 | 第23-28页 |
(一) 体验与认知的自主性 | 第24-25页 |
(二) 体验与认知的建构性 | 第25-26页 |
(三) 体验是“内居”和直觉的认知方式 | 第26-27页 |
(四) 体验使学习在生活中展开 | 第27-28页 |
二、体验的道德养成价值 | 第28-34页 |
(一) 体验与道德培养的整体性 | 第29-30页 |
(二) 体验与道德自我的生成 | 第30-31页 |
(三) 体验使道德养成于生活 | 第31-32页 |
(四) 体验是“道德”的德育方式 | 第32-34页 |
三、体验的生命存在价值 | 第34-40页 |
(一) 体验与生命的个性生长 | 第35页 |
(二) 体验与生命界限的思考 | 第35-36页 |
(三) 体验与生命的超越性 | 第36-37页 |
(四) 体验与生命意义的追寻 | 第37-38页 |
(五) 体验与学会共同生活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