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 聚众斗殴罪的构成要件 | 第10-25页 |
(一) 聚众斗殴罪的客体 | 第10-11页 |
(二) 聚众斗殴主观方面认定 | 第11-14页 |
1. 聚众斗殴罪中的流氓动机 | 第11-13页 |
2. 聚众斗殴中的主观故意 | 第13-14页 |
(三) 聚众斗殴客观方面 | 第14-20页 |
1. 聚众的人数 | 第14-15页 |
2. 聚众的性质 | 第15-16页 |
3. 停止形态 | 第16-17页 |
4. 聚众的形式 | 第17-18页 |
5. 持械的认定 | 第18-20页 |
(四) 聚众斗殴的主体 | 第20-25页 |
1. 首要分子的认定 | 第20-21页 |
2. 积极参加者的认定 | 第21-23页 |
3. 积极参加者中的主、从犯 | 第23-25页 |
二、 聚众斗殴的转化认定 | 第25-33页 |
(一) 转化犯还是想象竞合犯 | 第25-26页 |
(二) 法律拟制还是注意规定 | 第26-27页 |
(三) 转化主体的认定 | 第27-30页 |
1. 全案转化 | 第28页 |
2. 加害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全部转化 | 第28-29页 |
3. 加害方首要分子和直接致害者转化 | 第29页 |
4. 仅直接致害者转化 | 第29-30页 |
(四) 司法实务中几种情况的认定 | 第30-33页 |
1. 聚众斗殴过程中具体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人无法确定 | 第30-31页 |
2. 聚众斗殴过程中无关人员重伤或死亡 | 第31页 |
3. 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重伤和死亡结果同时存在 | 第31-32页 |
4. 对方致本方人员重伤、死亡的,本方首要分子是否转化 | 第32-33页 |
三、 聚众斗殴中的正当防卫认定 | 第33-41页 |
(一) 聚众斗殴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的可能 | 第33-34页 |
(二) 聚众斗殴中正当防卫的认定 | 第34-37页 |
(三) 一方事先准备能否成立正当防卫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