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利用Z3HBILs进行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及其互作研究

本文所用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2页
    1.1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第10-11页
    1.2 QTL 定位是揭示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第11-13页
        1.2.1 QTL 定位常用的分子标记第11-12页
        1.2.2 作图群体第12页
        1.2.3 QTL 定位的分析方法第12-13页
    1.3 玉米数量性状 QTL 定位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 玉米数量性状 QTL 的精细定位与克隆第15页
    1.5 上位性研究第15-19页
        1.5.1 上位性的定义第15-16页
        1.5.2 上位性的研究方法第16页
        1.5.3 上位性是复杂数量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第16-19页
    1.6 基因互作网络第19页
    1.7 QTL 定位在育种中的应用第19-21页
        1.7.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19-20页
        1.7.2 聚合育种第20页
        1.7.3 设计育种第20-21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2.1 供试材料第22页
    2.2 试验方法第22-27页
        2.2.1 田间试验第22-23页
        2.2.2 数据分析第23页
        2.2.3 Z3HBILs 基因型分析第23页
        2.2.4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第23页
        2.2.5 QTL 鉴定第23-24页
        2.2.6 QTL 互作鉴定第24页
        2.2.7 QTL 互作验证第24-27页
3 结果分析第27-62页
    3.1 Z3HBILs 导入系群体的遗传评价第27-28页
        3.1.1 Z3HBILs 导入群体的遗传结构第27-28页
    3.2 利用 Z3HBILs 进行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 QTL 分析第28-41页
        3.2.1 不同环境条件下 Z3HBILs 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综合描述第28-29页
        3.2.2 不同环境条件下 Z3HBILs 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变异及广义遗传力分析第29-30页
        3.2.3 不同环境条件内 Z3HBILs 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第30-31页
        3.2.4 QTL 分析第31-41页
    3.3 QTL 互作分析第41-47页
        3.3.1 穗长和穗粗 QTL 的互作分析第41-42页
        3.3.2 产量组成因子的 QTL 互作分析第42-44页
        3.3.3 穗粒重和出籽率 QTL 互作分析第44页
        3.3.4 QTL 互作分析第44-47页
    3.4 百粒重两位点互作的验证与互作方式研究第47-52页
        3.4.1 qKW1-2 ×qKW1-3第47-48页
        3.4.2 qKW1-2×qKW6-1第48-49页
        3.4.3 qKW1-2×qKW9-2第49页
        3.4.4 qKW1-3 × qKW6-1第49-50页
        3.4.5 qKW1-3 × qKW9-2第50-51页
        3.4.6 qKW6-1× qKW9-2第51-52页
    3.5 讨论第52-62页
        3.5.1 Z3HBILs 作图群体的优越性第53页
        3.5.2 产量相关性状的 QTL 特点及 QTL 的一致性第53-58页
        3.5.3 上位型互作 QTL 遗传分析第58-59页
        3.5.4 两位点互作的验证及互作组分作用剖析第59-60页
        3.5.5 上位性与杂种优势第60-61页
        3.5.6 QTL 互作与分子设计育种第61-62页
4 结论第62-63页
5 参考文献第63-76页
附录第76-8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枣树对植原体侵染的光合响应及其抗性诱导研究
下一篇:小麦B染色体组抵御低磷、干旱和盐分逆境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