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绿化建设论文--大地园林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满城县道路绿化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5页
        1.2.1 树种选择方面的研究第10页
        1.2.2 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第10页
        1.2.3 树种结构的研究第10-11页
        1.2.4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的研究第11页
        1.2.5 道路绿化景观评价的研究第11页
        1.2.6 道路绿化生态功能效益的研究第11-13页
        1.2.7 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第13-14页
        1.2.8 道路绿化管理的研究第14-15页
2 城镇道路绿化概述第15-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5页
    2.2 城镇道路绿化的内涵第15页
    2.3 道路绿化的功能第15-17页
        2.3.1 生态功能第15-16页
        2.3.2 景观功能第16页
        2.3.3 提高交通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第16页
        2.3.4 经济功能效益第16-17页
        2.3.5 展现城镇形象第17页
        2.3.6 维持生物多样性第17页
    2.4 道路绿化应遵循的原则第17-19页
        2.4.1 安全性原则第17-18页
        2.4.2 适地适树原则第18页
        2.4.3 以人为本原则第18页
        2.4.4 本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结合原则第18-19页
        2.4.5 节约性原则第19页
        2.4.6 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第19页
    2.5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第19-20页
        2.5.1 乔木的选择第19页
        2.5.2 灌木的选择第19-20页
        2.5.3. 地被植物的选择第20页
        2.5.4. 草本花卉的选择第20页
    2.6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第20-21页
3 满城县主干道道路绿化应用现状调查与评价第21-26页
    3.1 满城县自然条件概况第21页
    3.2 调查对象和内容第21页
        3.2.1 调查对象第21页
        3.2.2 调查内容第21页
    3.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21-22页
        3.3.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3.3.2 研究内容第22页
        3.3.3 研究方法第22页
    3.4 主要道路树种组成与结构研究第22-26页
        3.4.1 满城县主干路道路绿化树种多样性指数计算第22-23页
        3.4.2 满城县主干路道路绿化树种胸径多样性指数计算第23页
        3.4.3 道路绿化树种综合评价第23-26页
4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6-36页
    4.1 道路绿化树种组成第26-28页
        4.1.1 满城县主干道道路绿化树种组成第26-28页
    4.2 满城县主要道路绿化树种的生长状况和结构第28-36页
        4.2.1 主要道路树木生长状况第28-30页
        4.2.2 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分析第30-32页
        4.2.3 道路绿化植物胸径多样性指数及分析第32-33页
        4.2.4 道路绿化树种综合效益评价第33-36页
5 满城县道路绿化树种应用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第36-40页
    5.1 存在问题第36-37页
        5.1.1 树种组成不够丰富、合理第36页
        5.1.2 树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缺乏植物多样性第36页
        5.1.3 树种选择的比例失衡,骨架树种制约着生态与景观功能的发挥第36页
        5.1.4 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化率低,生态功能比较脆弱第36页
        5.1.5 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第36-37页
        5.1.6 色彩单调,季相景观不突出第37页
        5.1.7 养护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第37页
    5.2 解决对策第37-40页
        5.2.1 科学选择树种,提高道路绿化水平第37页
        5.2.2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用研究,丰富绿化植物第37-38页
        5.2.3 注重树种的比例和合理配置第38页
        5.2.4 完善城镇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规划,加强规划设计研究第38页
        5.2.5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优化群落年龄结构第38页
        5.2.6 增加植物种类,丰富季相景观第38-39页
        5.2.7 加强道路绿化的养护与管理第39-40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0-42页
    6.1 结论第40页
    6.2 讨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作者简介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下一篇:核桃高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