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数据融合策略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传统的数据融合策略 | 第11-12页 |
1.2.2 基于压缩感知的数据融合策略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 第15-20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16-20页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结构 | 第16-17页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 | 第17-18页 |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评估指标 | 第18-20页 |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 | 第20-26页 |
3.1 数据融合的概念和目的 | 第20页 |
3.2 数据融合的分类 | 第20-22页 |
3.2.1 根据融合的场所分类 | 第20-21页 |
3.2.2 根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量分类 | 第21页 |
3.2.3 根据融合的抽象程度分类 | 第21-22页 |
3.3 数据融合的常用方法 | 第22-26页 |
3.3.1 基于无损压缩的数据融合方法 | 第22页 |
3.3.2 基于有损压缩的数据融合方法 | 第22-26页 |
第4章 压缩感知理论 | 第26-31页 |
4.1 压缩感知概述 | 第26-27页 |
4.2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27-28页 |
4.3 信号的线性观测 | 第28-29页 |
4.4 信号的重构 | 第29-31页 |
4.4.1 通过求解优化问题进行重构 | 第29页 |
4.4.2 通过贪婪算法进行重构 | 第29-31页 |
第5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节能数据融合策略 | 第31-48页 |
5.1 数据融合的总体步骤 | 第31页 |
5.2 融合树的建立方法 | 第31-39页 |
5.2.1 建模与求解 | 第31-37页 |
5.2.2 提出的路由算法 | 第37-39页 |
5.3 数据的编码、融合和解码 | 第39-44页 |
5.3.1 编解码的总体步骤 | 第39-40页 |
5.3.2 稀疏变换基的构造 | 第40-44页 |
5.4 仿真与性能评估 | 第44-48页 |
5.4.1 场景与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5.4.2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4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