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水稻橙叶病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1.1 病害发生历史及其病原鉴定 | 第10-11页 |
1.1.2 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 第11-13页 |
1.1.3 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3页 |
1.2 水稻瘤矮病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发生历史及病原鉴定 | 第13-14页 |
1.2.2 发病特点、传播介体及防治方法 | 第14-16页 |
1.2.3 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16-17页 |
1.3 植原体基因组特点及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主要工具 | 第20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1.3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0-21页 |
2.2 方法 | 第21-26页 |
2.2.1 病情田间调查 | 第21页 |
2.2.2 供试水稻病株来源及保存 | 第21页 |
2.2.3 巢式PCR半定量检测病株组织含菌量 | 第21-22页 |
2.2.4 水稻橙叶植原体全基因组测序 | 第22-24页 |
2.2.5 水稻橙叶植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页 |
2.2.6 水稻瘤矮病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26页 |
2.2.7 水稻橙叶植体与瘤矮病毒双重一步法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3.1 华南地区水稻橙叶病病情调查及病原检测 | 第26-29页 |
3.2 水稻橙叶植原体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结果 | 第29-35页 |
3.2.1 测序质量统计 | 第29-30页 |
3.2.2 测序错误率统计 | 第30页 |
3.2.3 GC含量统计 | 第30-31页 |
3.2.4 原始数据质控分析 | 第31-32页 |
3.2.5 水稻橙叶植原体基因组序列拼接及组装 | 第32-35页 |
3.3 同时检测水稻橙叶植原体与瘤矮病毒的双重一步RT-PCR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5-39页 |
3.3.1 水稻橙叶植原体PCR检测体系 | 第35-36页 |
3.3.2 水稻瘤矮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体系 | 第36-37页 |
3.3.3 同步检测水稻橙叶植原体与水稻瘤矮病毒的双重一步法RT-PCR体系 | 第37-3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4.1 华南地区水稻橙叶病发生情况预测 | 第39-40页 |
4.2 水稻橙叶植原体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 | 第40页 |
4.3 水稻橙叶病与水稻瘤矮病双重一步法RT-PCR检测体系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展望 | 第40-41页 |
4.4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