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 ·团队的概念 | 第14-15页 |
| ·团队的概念 | 第14页 |
| ·团队与群体 | 第14页 |
| ·团队的特征 | 第14-15页 |
| ·教学团队的概念 | 第15-17页 |
| ·教学团队的概念 | 第15页 |
| ·教学团队的分类 | 第15-16页 |
| ·教学团队的特征 | 第16-17页 |
| ·教学团队效能 | 第17页 |
| ·团队效能的概念 | 第17页 |
| ·教学团队效能 | 第17页 |
| ·教学团队效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团队理论模型 | 第17-20页 |
| ·构建教学团队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3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 第24-28页 |
|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 第24-25页 |
| ·学科带头人基本情况 | 第24页 |
| ·专业分布情况 | 第24-25页 |
| ·团队规模 | 第25页 |
| ·其他类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 | 第25-26页 |
|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发展的困境分析 | 第26-28页 |
| ·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的阻碍 | 第26页 |
| ·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 第26-27页 |
| ·高校的考评机制阻碍教学团队的发展 | 第27页 |
| ·扶持力度不够 | 第27-28页 |
| 4 教学团队效能的实证研究 | 第28-49页 |
| ·样本概述与统计概述 | 第28页 |
| ·样本概述 | 第28页 |
| ·统计概述 | 第28页 |
| ·团队责任、成员责任及带头人责任实证 | 第28-40页 |
| ·题目及其来源 | 第28-30页 |
| ·数据的信度检验 | 第30-31页 |
| ·个体差异分析 | 第31-40页 |
| ·团队机制与团队认可的实证 | 第40-41页 |
| ·题目及来源 | 第40-41页 |
| ·数据的信度检验 | 第41页 |
| ·团队效能的实证 | 第41-46页 |
| ·题目及来源 | 第41-42页 |
| ·数据的信度检验 | 第42页 |
| ·个体差异分析 | 第42-46页 |
| ·综合分析 | 第46-49页 |
| ·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 ·整合模型分析 | 第48-49页 |
| 5 高效能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 第49-62页 |
| ·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 | 第49-53页 |
| ·学术带头人的涵义及能力 | 第49-50页 |
| ·学术带头人实证结果分析与策略探讨 | 第50-52页 |
| ·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梯队建设 | 第52-53页 |
| ·教学团队团队责任建设 | 第53-58页 |
| ·团队责任实证结果分析与策略探讨 | 第53页 |
| ·教学团队目标建设 | 第53-54页 |
| ·教学团队评估制度建设 | 第54页 |
| ·教学团队团队文化建设 | 第54-55页 |
| ·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 | 第55-58页 |
| ·教学团队建设的其它问题 | 第58-62页 |
| ·团队学习 | 第58-59页 |
| ·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处理 | 第59-60页 |
| ·教材与课程建设 | 第60-61页 |
|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A 2007-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本科学科分布统计 | 第65-68页 |
| 附录B 教学团队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 第68-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