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农村类报纸市场化转型研究--以“南方农村报”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3页
图表索引第13-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36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4-16页
  一、 发展的涉农媒体才能担当服务“三农”的责任第14-15页
  二、 农村类报纸转型就有出路第15页
  三、 重新崛起的《南方农村报》成为农村传媒业亮点第15-16页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概念厘定第16-19页
  一、 理论假设和中心论点第16-17页
  二、 概念厘定第17-19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19-24页
  一、 研究路径设计第19-20页
  二、 总体研究框架第20-21页
  三、 研究方法设计第21-22页
  四、 研究方法叙述第22-24页
 第四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支撑第24-36页
  一、 文献综述第24-29页
  二、 相关理论支撑第29-34页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34-36页
第二章 中国农村类报纸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图景第36-63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农”字号刊物发展脉络第36-39页
  一、 第一条脉络:远离政治意识形态第36-38页
  二、 第二条脉络:以“工农群众”为对象的通俗报纸第38-39页
 第二节 对不同时期农村类报纸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第39-48页
  一、 1949 年之前:革命报刊第40-41页
  二、 1949 年至 1978 年:组织媒介第41-43页
  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类报纸发展的“三阶段”概括第43-48页
 第三节 中国农村类报纸的角色演进第48-57页
  一、 1949 年至 1978 年:动员与整合农村社会的宣传工具第49-50页
  二、 1978 年至 1988 年:突显“信息传播角色”的角色丛第50-53页
  三、 1988 年至 2002 年:被边缘化的“鸡肋”第53-55页
  四、 2002 年至今:角色分化第55-57页
 第四节 中国农村类报纸的制度演进第57-63页
  一、 党报的附属机构第58-59页
  二、 经营管理制度层面有所突破第59页
  三、 制度变迁呈现历史后向依赖第59-61页
  四、 探索现代媒体企业制度第61-63页
第三章 对中国农村类报纸生存空间的宏观分析第63-74页
 第一节 潜在市场日益扩大第64-67页
  一、 农村受教育人口数量不断扩大第64-65页
  二、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第65-67页
 第二节 潜在市场需求迫切——读者亟需但农村“报荒”第67-70页
  一、 农村“报荒”现象普遍第67-68页
  二、 报纸是农村居民获取实用信息的首选媒介第68-70页
 第三节 现实市场分区域旺盛上升空间大第70-74页
  一、 《南方农村报》的崛起第70-71页
  二、 《南方农村报》广告收入的突破性增长第71-74页
第四章 转型的典型样本——南方农村报第74-91页
 第一节 对“转型”概念的梳理与界定第74-77页
  一、 转型第74-75页
  二、 社会转型第75-76页
  三、 媒体转型第76-77页
 第二节 “转型媒体企业”的分析框架第77-83页
  一、 “媒体”与“媒体企业”第77-80页
  二、 “转型媒体企业”的分析框架第80-83页
 第三节 “南方农村报”是农村类报纸转型的典型样本第83-91页
  一、 “南方农村报”概况及转型动因第83-84页
  二、 “南方农村报”转型路线及表现第84-91页
第五章 转型第一步:由“综合纸”到“专业纸”第91-121页
 第一节 “专门为农民说话”——持续而理性的舆论监督报道第92-99页
  一、 涉农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界定第92-93页
  二、 《南方农村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持续、理性、建设性第93-97页
  三、 为农民说话的专业理念和技巧第97-99页
 第二节 “专业为农业服务”——“大农财”新闻及《农财宝典》第99-104页
  一、 “大农财”新闻:对农村财富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面”的观照第100-102页
  二、 《农财宝典》:对农村财富增长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点”的开掘第102-104页
 第三节 构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平台——“南农评论”第104-115页
  一、 自己的声音——务求独到而扎实第106-107页
  二、 关注“三农”的知识分子的声音——但求犀利而有建设性第107-110页
  三、 农民的声音——引导其主张权利、理性发声第110-113页
  四、 网络的声音——撷“微”言议热点以理性砭时弊第113-115页
 第四节 后“专业”时代的品牌战略构想第115-121页
  一、 由涉农新闻产品品牌到涉农媒体企业品牌第116-118页
  二、 由单一品牌格局到多品牌格局第118-119页
  三、 突破传媒品牌内涵成就大“三农”领域的品牌第119-121页
第六章 转型第二步:由“专业纸”到专业涉农媒体企业第121-166页
 第一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活动与媒体影响力提升第121-138页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媒体利益相关者的确定第122-128页
  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活动第128-135页
  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活动营销与媒体影响力提升第135-138页
 第二节 “南方农村报”媒体企业多元经营格局构建第138-156页
  一、 平衡策略推进基础业务第138-143页
  二、 纵深策略开掘增值业务第143-149页
  三、 专业策略拓展相关多元业务第149-152页
  四、 “全媒体”业务探索第152-156页
 第三节 复现案例:《河北农民报》的经营创新第156-159页
  一、 “报友俱乐部”——实现报纸与读者的双向服务与共赢第156-158页
  二、 经营“报农”肥料——依托报纸品牌优势的相关多元业务第158-159页
 第四节 涉农媒体的经营创新第159-166页
  一、 “创新”理论及创新性评估维度第159-161页
  二、 “嵌入”农资行业——涉农媒体营销体系跨行业再造第161-166页
第七章 转型第三步:由以“纸”为核到“涉农大平台”第166-174页
 第一节 “双边市场”与媒体的“平台”属性第166-168页
  一、 “双边市场”第166-167页
  二、 媒体本身就是“平台”第167-168页
 第二节 涉农媒体平台双边市场的“二次成长”第168-170页
  一、 媒体平台双边市场的“一次成长”第168-169页
  二、 涉农媒体平台双边市场的“二次成长”第169-170页
 第三节 “报纸平台+全媒体服务平台”的多平台联合第170-174页
  一、 涉农媒体具备构建涉农交易平台的优势第170-171页
  二、 “报纸平台+全媒体服务平台”构想第171-174页
第八章 转型实现的动力机制第174-182页
 第一节 核心动力:坚守“边关”、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第174-177页
  一、 “草根”媒体的“边关文化”第175-176页
  二、 “边缘”媒体的“主流化生存”第176-177页
 第二节 持续动力:以“整体转制”为契机的体制变革第177-182页
  一、 对农村类报纸“走市场”的历时考察第178-180页
  二、 “整体转制”推动农村类报纸持续转型第180-182页
第九章 总结:农村类报纸转型的核心话语第182-190页
 第一节 把握“利基”差异做“专”涉农市场第182-185页
 第二节 优势转化、品牌营销与“共赢”第185-187页
 第三节 突破以“纸”为核重构涉农媒体平台第187-190页
附录:现有农村类报纸一览表(2012 年)第190-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199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99-200页
后记第200-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派)崛起的印度因素
下一篇:应急云环境下任务导向的应急组织敏捷协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