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派)崛起的印度因素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导论第10-43页
 一、 相关概念的释义第10-13页
 二、 本项研究的意义第13-16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31页
 四、 研究创新第31-34页
 五、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第34-43页
第一章 历史考察:尼泊尔政党发展与尼共(毛派)的崛起第43-96页
 第一节 尼泊尔政党发展:曲折历程第43-54页
  一、 尼泊尔人民反抗专制的历史传统孕育了政党的产生第43-47页
  二、 尼泊尔政党发展的曲折历程第47-54页
 第二节 政党裂变:尼共(毛派)的缘起第54-67页
  一、 尼共的裂变与整合第55-59页
  二、 尼共(毛派)崛起的标志第59-63页
  三、 尼共(毛派)崛起的路径分析第63-67页
 第三节 尼共(毛派)崛起的内生动力第67-86页
  一、 草根阶层:尼共(毛派)崛起的基础力量第67-73页
  二、 社会不平等:培育了尼共(毛派)的支持者和同情者第73-75页
  三、 性别歧视:妇女在尼共(毛派)崛起中的特殊作用第75-79页
  四、 媒体声音:尼共(毛派)崛起的舆论推手第79-83页
  五、 群众组织:尼共(毛派)崛起的重要条件第83-86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尼共(毛派)崛起的思想条件第86-94页
  一、 尼共(毛派)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第87-88页
  二、 尼共(毛派)思想意识形态的来源第88-91页
  三、 理论成果:“普拉昌达道路”第91-94页
 小结第94-96页
第二章 印度共产党对尼共(毛派)崛起的影响第96-125页
 第一节 印度共产党对尼共(毛派)崛起的影响第96-106页
  一、 印共缘起及其执政的影响第96-100页
  二、 印共的分裂及其主要派别第100-104页
  三、 印共与尼共的相似性对比第104-106页
 第二节 印共毛派对尼共(毛派)的影响第106-114页
  一、 印共毛派:“纳萨尔组织”第106-108页
  二、 印共(毛派)对尼共(毛派)的影响第108-110页
  三、 印共(毛派)分支“人民战争团体”和“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对尼共(毛派)的支持第110-114页
 第三节 印共为主导的南亚左翼共产党组织与尼共(毛派)的联系与合作第114-124页
  一、 印共为主导的南亚左翼共产党组织第114-116页
  二、 安全走廊:印共组织与尼共(毛派)的联系与合作第116-119页
  三、 协调行动:“南亚毛主义政党合作委员会”第119-121页
  四、 印度“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对尼共(毛派)的支持第121-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第三章 旅印尼泊尔移民对尼共(毛派)崛起的影响第125-148页
 第一节 旅印尼泊尔移民的历史背景与移居原因第125-131页
  一、 尼泊尔移民在印度的基本情况第125-128页
  二、 尼泊尔人移居印度的原因第128-131页
 第二节 旅印尼泊尔移民对尼共(毛派)崛起的影响第131-137页
  一、 旅印尼泊尔移民开辟了尼共(毛派)政治斗争的“新战场”第131-133页
  二、 旅印尼泊尔移民对尼共(毛派)运动的参与和声援第133-135页
  三、 旅印尼泊尔移民对尼共(毛派)的经济和军事支持第135-137页
 第三节 旅印廓尔喀人的历史纽带及现实影响第137-146页
  一、 尼泊尔廓尔喀族与印度的历史纽带第137-141页
  二、 旅印廓尔喀族:影响尼泊尔与印度关系的重要因素第141-143页
  三、 特殊变量:旅印廓尔喀族是尼共(毛派)的重要支持力量第143-146页
 小结第146-148页
第四章 区域性条件:地缘环境与尼共(毛派)的崛起第148-179页
 第一节 国际共运和印度独立运动对尼泊尔共运的历史影响第149-156页
  一、 国际共运对南亚的影响第149-151页
  二、 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影响第151-154页
  三、 尼泊尔共运的历史回顾第154-156页
 第二节 20 世纪以来尼泊尔共运发展的阶段分析第156-161页
  一、 冷战前期国际共运催生了南亚共产党组织的产生第156-158页
  二、 冷战时期尼共的产生及其曲折发展第158-159页
  三、 冷战后尼共自身的挑战和变革第159-161页
 第三节 印度影子:尼共(毛派)崛起的地缘环境第161-178页
  一、 尼共(毛派)生存与发展的地缘环境第161-172页
  二、 独特的地缘环境为尼共(毛派)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172-178页
 小结第178-179页
第五章 反向作用:印度政府因素与尼共(毛派)的崛起第179-208页
 第一节 印度的南亚战略加重了尼泊尔的国内危机第179-189页
  一、 印度的南亚战略第179-181页
  二、 控制与反控制:印度与尼泊尔的特殊关系第181-183页
  三、 印度的战略控制加重了尼泊尔的全面危机第183-189页
 第二节 反印情绪:印度扩张主义所带来的反作用第189-198页
  一、 尼泊尔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历史诱因第189-193页
  二、 尼泊尔民族主义思潮对国内政局的影响第193-198页
 第三节 印度政府的两难处境:尼共(毛派)崛起的战略机遇第198-207页
  一、 安全保护伞的阴影:尼共(毛派)的崛起使印度处于两难境地第198-200页
  二、 反恐思维的悖论:“恐怖主义”者的标签反使毛派获得道义上的同情第200-203页
  三、 遏制与接触战略:为尼共(毛派)的崛起提供了战略机遇第203-207页
 小结第207-208页
第六章 在场的超越:尼共(毛派)的未来走向第208-238页
 第一节 尼共(毛派)崛起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第208-214页
  一、 社会主义运动的多元化姿态:尼共(毛派)崛起的当代价值第209-210页
  二、 议会斗争策略:尼共(毛派)扩大生存发展空间的理性选择第210-211页
  三、 普拉昌达道路:尼泊尔民主革命的特色之路第211-214页
 第二节 尼共(毛派)执政面临的挑战第214-224页
  一、 政党分歧难以弥合第214-215页
  二、 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型的考验第215-216页
  三、 外交政策需要重构第216-221页
  四、 经济挑战第221-223页
  五、 管理挑战第223-224页
 第三节 充满变数:尼共(毛派)的未来展望第224-236页
  一、 继续分裂的可能性?第224-226页
  二、 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第226-232页
  三、 议会道路:十字路口的迷茫?第232-236页
 小结第236-238页
结论第238-248页
 一、 本项研究的理论启示第238-240页
 二、 本项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其结论第240-241页
 三、 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241-248页
附录一:历史上尼泊尔国王一览表第248-249页
附录二:尼泊尔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第249-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70页
 一、 中文文献第252-258页
 二、 英文文献第258-269页
 三、 相关网站第269-27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70-271页
后记第271-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
下一篇:中国农村类报纸市场化转型研究--以“南方农村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