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与模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承载结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2 构架结构及设计标准 | 第13-27页 |
2.1 构架结构介绍 | 第13-15页 |
2.2 构架主要技术参数与材料性能 | 第15-16页 |
2.2.1 构架技术参数 | 第15页 |
2.2.2 构架材料性能 | 第15-16页 |
2.3 构架的设计与试验标准 | 第16-24页 |
2.3.1 JISE 4207 | 第17-20页 |
2.3.2 《暂规》 | 第20-24页 |
2.4. 载荷计算 | 第24-26页 |
2.4.1 JIS载荷计算 | 第24页 |
2.4.2 《暂规》载荷计算 | 第24-26页 |
2.5 两种标准载荷对比 | 第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构架静强度分析 | 第27-37页 |
3.1 构架实体建模 | 第27-28页 |
3.2 有限元建模 | 第28-31页 |
3.2.1 有限元法 | 第28-30页 |
3.2.3 约束与边界条件 | 第30-31页 |
3.3 基于《暂规》的静强度分析 | 第31-33页 |
3.3.1 超常载荷工况 | 第31-33页 |
3.3.2 模拟运营工况 | 第33页 |
3.4 基于JIS的构架静强度分析 | 第33-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构架疲劳强度评价 | 第37-47页 |
4.1 疲劳强度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4.2 材料疲劳极限线图 | 第38-40页 |
4.3 构架疲劳强度校核 | 第40-43页 |
4.3.1 构架疲劳强度评估位置 | 第40-41页 |
4.3.2 基于《暂规》的构架疲劳强度评价 | 第41-42页 |
4.3.3 基于JIS的构架疲劳强度评价 | 第42-43页 |
4.4 子模型分析 | 第43-46页 |
4.4.1 子模型技术 | 第43-44页 |
4.4.2 构架子模型分析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构架模态分析 | 第47-53页 |
5.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47-48页 |
5.2 构架模态分析 | 第48-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附录A 《暂规》运营工况构架应力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