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一) 利益与参与 | 第13-15页 |
(二) 利益与治理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实证研究法 | 第16页 |
(二) 文本分析法 | 第16-17页 |
(三) 个案研究法 | 第17页 |
四、研究对象 | 第17-19页 |
(一) 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二) 经济情况 | 第18页 |
(三) 政治情况 | 第18-19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从冷漠回应到被动参与:内外推动的新村建设 | 第20-30页 |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 | 第20-24页 |
(一) 苗木种植业的发展 | 第20-21页 |
(二) 生活质量难提高 | 第21-22页 |
(三) 政策来得刚刚好 | 第22-24页 |
二、农民对待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态度 | 第24-26页 |
(一) 初次试探 | 第24-25页 |
(二) 细细考量 | 第25-26页 |
三、应对之策 | 第26-28页 |
(一) 晓之以情 | 第26-27页 |
(二) 动之以利 | 第27-28页 |
四、小结:经济利益的保障是吸引农民参与的基础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从被动参与到引导参与:利益驱动下的理性选择 | 第30-40页 |
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30-32页 |
(一) 农民的利润动机 | 第30-31页 |
(二) 政府的效用动机 | 第31-32页 |
二、利益分配引发矛盾 | 第32-35页 |
(一) 村民的无理取闹 | 第32-34页 |
(二) 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 | 第34-35页 |
三、赋权于农民协调利益冲突 | 第35-38页 |
(一) 赋权于拆迁代表 | 第35-37页 |
(二) 赋权于农民 | 第37-38页 |
四、小结:政治利益的尊重是扩大农民参与的条件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从引导参与到主动参与:自身需求激发参与热情 | 第40-49页 |
一、新村公共事务的参与 | 第40-43页 |
(一) 户主会的“二次”成立 | 第40-42页 |
(二) 文化记忆馆的合力建设 | 第42-43页 |
二、新村公共设施的管理 | 第43-45页 |
(一) 路、桥建造的监督 | 第44页 |
(二) 公共环境的维护 | 第44-45页 |
三、新村文体活动的参与 | 第45-47页 |
(一) 自我组织健身舞蹈队 | 第45-46页 |
(二) 自我筹办象棋大赛 | 第46-47页 |
四、小结:社区公共利益的追求是农民自发参与的动力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5页 |
一、利益与参与的相互联系 | 第49-50页 |
二、利益相关程度与农民参与层次 | 第50-52页 |
(一) 利益不相关:动员型参与 | 第50-51页 |
(二) 利益相关度弱:引导型参与 | 第51-52页 |
(三) 利益相关度强:自发型参与 | 第52页 |
三、以农民参与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第52-55页 |
(一) 尊重农民的相关利益 | 第53页 |
(二) 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