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8页 |
1.2 文献综诉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展状况 | 第15-24页 |
2.1 艺术品投资基金概念 | 第15页 |
2.2 艺术品投资基金产生原因 | 第15-17页 |
2.3 艺术品投资基金类型 | 第17-18页 |
2.4 艺术品投资基金国外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2.5 艺术品投资基金国内发展情况 | 第19-24页 |
2.5.1 我国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发展情况 | 第19页 |
2.5.2 我国艺术品投资基金运作情况 | 第19-24页 |
第三章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案例分析 | 第24-38页 |
3.1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项目介绍 | 第24-25页 |
3.1.1 信托基金的名称 | 第24页 |
3.1.2 信托基金的宗旨 | 第24页 |
3.1.3 信托基金的主要发行数据 | 第24-25页 |
3.2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产品设计 | 第25-26页 |
3.2.1 产品设计理念 | 第25页 |
3.2.2 产品的增信方式 | 第25-26页 |
3.3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发行流程 | 第26-28页 |
3.3.1 信托项目的立项 | 第26页 |
3.3.2 艺术品的鉴定和估值 | 第26页 |
3.3.3 艺术品投资基金资金筹集 | 第26页 |
3.3.4 基金费用核算及支付 | 第26-28页 |
3.4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管理架构 | 第28-29页 |
3.5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操作流程 | 第29-31页 |
3.6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期限及赎回方式 | 第31-32页 |
3.7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的收益分析 | 第32-38页 |
3.7.1 不同种类艺术品投资基金收益分析 | 第32-33页 |
3.7.2 藏家的收益分析 | 第33-35页 |
3.7.3 银行的收益分析 | 第35-36页 |
3.7.4 基金公司的收益分析 | 第36-37页 |
3.7.5 投资顾问的收益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存在问题分析 | 第38-43页 |
4.1 基金管理架构不完善 | 第38-39页 |
4.1.1 艺术品管理者权限过大 | 第38页 |
4.1.2 基金监督主体缺失 | 第38-39页 |
4.2 艺术品评估环节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4.2.1 鉴定准确度存在疑问 | 第39页 |
4.2.2 估值准确度存在疑问 | 第39-40页 |
4.3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 第40页 |
4.4 基金退出机制单一 | 第40-41页 |
4.5 基金期限过短 | 第41-42页 |
4.6 艺术品基金产业链不够完整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艺术品基金的对策建议 | 第43-52页 |
5.1 完善艺术品基金管理架构 | 第43-44页 |
5.1.1 聘请专业艺术品经营团队 | 第43页 |
5.1.2 加强艺术品管理的内部控制 | 第43-44页 |
5.1.3 艺术品基金市场监督机构建设 | 第44页 |
5.2 加强艺术品鉴别和估价能力 | 第44-46页 |
5.2.1 建立艺术品登记认证制度 | 第44-45页 |
5.2.2 改进艺术品估值方法 | 第45页 |
5.2.3 注重艺术品投资人才培养 | 第45-46页 |
5.3 艺术品基金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 | 第46-47页 |
5.4 加强艺术品市场建设和管理 | 第47-49页 |
5.4.1 艺术品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 | 第47页 |
5.4.2 艺术品市场参与主体业务多样化 | 第47-48页 |
5.4.3 艺术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 第48-49页 |
5.5 艺术品基金向中长线发展 | 第49-50页 |
5.6 艺术品基金投资产业链整合和延伸 | 第50-51页 |
5.7 发展多种类型艺术品基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