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0页 |
1.1.1 葡聚糖 | 第14-15页 |
1.1.2 α-葡聚糖的来源 | 第15-16页 |
1.1.3 α-葡聚糖的危害 | 第16-17页 |
1.1.4 葡聚糖的去除方法 | 第17页 |
1.1.5 α-葡聚糖酶的概述 | 第17-18页 |
1.1.6 α-葡聚糖酶的来源以及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1.7 毛壳菌以及细丽毛壳菌的概述 | 第19页 |
1.1.8 超声技术的概述及应用 | 第19-20页 |
1.1.9 二步发酵法的概述 | 第2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发酵培养基优化对细丽毛壳菌产酶效率的影响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初始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发酵条件 | 第24页 |
2.2.2 酶活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3 恒重法测量菌体干重以及菌体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3.1 碳酸钙的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发酵工艺中氮源的优化 | 第26-27页 |
2.3.3 碳源与氮源质量比对α-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4 发酵温度对α-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5 发酵转速对α-匍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6 正交实验 | 第30-31页 |
2.3.7 最佳工艺条件下菌体生物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低频超声场促进细丽毛壳菌发酵生产α-葡聚糖酶 | 第33-41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2.1 酶活的测定 | 第34页 |
3.2.2 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发酵条件 | 第34页 |
3.2.3 恒重法测量菌体干重以及菌体曲线的绘制 | 第34页 |
3.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3.3.1 超声场对α-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最适超声功率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3 最适超声场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4 最适超声频率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5 最适低频超声场对菌体自絮凝现象以及菌体生物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二步发酵法提高细丽毛壳菌发酵生产α-葡聚糖酶 | 第41-49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2.1 葡萄糖培养基与葡聚糖培养基的制备 | 第42页 |
4.2.2 诱导物的配置 | 第42页 |
4.2.3 酶活的测定 | 第42页 |
4.2.4 恒重法测量菌体干重以及菌体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4.2.5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3.1 葡萄糖与葡聚糖培养基中α-葡聚糖培养基中α-葡聚糖酶酶活变化对比 | 第43页 |
4.3.2 葡萄糖与葡聚糖培养基中菌体干重以及pH变化对比 | 第43-45页 |
4.3.3 最适诱导浓度以及开始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4 二步发酵转移菌体法与单独葡聚糖底物培养酶活对比 | 第46-47页 |
4.3.5 二步发酵转移菌体法与单独葡聚糖底物培养菌体生长变化对比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菌体分散度对细丽毛壳菌发酵生产α-葡聚糖酶的影响 | 第49-57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5.2.1 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发酵条件 | 第50页 |
5.2.2 酶活的测定 | 第50页 |
5.2.3 恒重法测量菌体干重以及菌体曲线的绘制 | 第50页 |
5.2.4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5.3.1 玻璃珠添加密度对于α-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玻璃珠直径对α-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3 玻璃珠添加时间对于α-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4 最适添加条件下玻璃珠对菌体自絮凝现象以及发酵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5 综合优化培养与普通条件培养酶活与菌体干重对比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创新点 | 第58页 |
6.3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