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kN机械式疲劳试验机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的内容 | 第15-17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5-16页 |
1.3.2 主要技术要求 | 第16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关键技术 | 第17页 |
1.5 课题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机械式疲劳试验机的设计 | 第18-42页 |
2.1 技术方案简述 | 第18页 |
2.2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 | 第18-31页 |
2.2.1 机构的脉动工作方式 | 第19-23页 |
2.2.2 机构的交变工作方式 | 第23-26页 |
2.2.3 机构的振动工作方式——重力负载 | 第26-29页 |
2.2.4 负载为摩擦型的工作情况 | 第29-31页 |
2.3 节能技术 | 第31-34页 |
2.3.1 变频电机节能 | 第31-32页 |
2.3.2 飞轮节能 | 第32-34页 |
2.4 轴承寿命计算及选型 | 第34-37页 |
2.4.1 轴承基本额定寿命 | 第34页 |
2.4.2 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 | 第34页 |
2.4.3 当量动载荷 | 第34-35页 |
2.4.4 疲劳试验机关键轴承的选型与计算 | 第35-37页 |
2.5 关键问题与解决措施 | 第37-40页 |
2.5.1 间隙对于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2.5.2 摩擦与散热 | 第39页 |
2.5.3 加工制造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机械式疲劳试验机振动平衡原理 | 第42-48页 |
3.1 机械振动的危害与应用 | 第42页 |
3.2 疲劳试验机振动来源分析 | 第42-44页 |
3.3 振动的平衡方案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机械式疲劳试验机调幅结构设计 | 第48-54页 |
4.1 机械式疲劳试验机调幅设计 | 第48-50页 |
4.1.1 主体结构 | 第48-50页 |
4.1.2 调幅原理 | 第50页 |
4.2 楔形块拉力计算 | 第50-51页 |
4.3 伺服电机与减速机选型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动横梁预应力弹性锁紧技术 | 第54-64页 |
5.1 典型疲劳试验机移动横梁连接 | 第54-55页 |
5.2 夹紧连接原理 | 第55-57页 |
5.3 横梁的预应力弹性锁紧原理 | 第57页 |
5.4 有限元验证 | 第57-60页 |
5.4.1 公式验证 | 第57-59页 |
5.4.2 过盈量的计算 | 第59-60页 |
5.5 动横梁预夹紧技术孔轴偏心量设置 | 第60-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机械式疲劳试验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64-74页 |
6.1 有限元的分析内容与目的 | 第64页 |
6.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6.2.1 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64-65页 |
6.2.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65页 |
6.3 静力分析 | 第65-71页 |
6.3.1 约束及载荷 | 第65-68页 |
6.3.2 云图显示 | 第68-71页 |
6.3.3 静力结果分析 | 第71页 |
6.4 模态分析 | 第71-72页 |
6.4.1 模态分析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6.4.2 模态结果分析 | 第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