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一)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开展的如火如荼 | 第13页 |
(二) 绩效诊断与改进是提升疾控绩效的核心环节 | 第13-14页 |
(三) 标杆管理是绩效诊断与改进的可行途径 | 第14-15页 |
(四) 县级疾控中心绩效诊断与改进刻不容缓 | 第15-16页 |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指导性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二、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 第19-20页 |
(一) 文献查阅 | 第19页 |
(二) 专家咨询和论证 | 第19页 |
(三) 机构信息数据填报 | 第19-20页 |
三、质量控制 | 第20页 |
(一) 组织保证 | 第20页 |
(二) 填报阶段 | 第20页 |
(三)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 第20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结果 | 第21-76页 |
第一部分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行规律探讨 | 第21-37页 |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指标体系介绍 | 第21页 |
二、工作现况分析 | 第21-33页 |
(一) 关键指标筛选 | 第21-22页 |
(二) 资源配置之人力资源 | 第22-24页 |
(三) 资源配置之经费状况 | 第24-25页 |
(四) 资源配置之设备状况 | 第25-26页 |
(五) 能力建设情况 | 第26-32页 |
(六) 职能落实情况 | 第32-33页 |
三、工作运行规律探讨 | 第33-36页 |
(一) 简单相关分析 | 第33-35页 |
(二) 因子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回归分析 | 第36页 |
四、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华东某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诊断与改进研究 | 第37-56页 |
一、标杆管理思想在本研究的应用与拓展 | 第37-38页 |
二、确定多维度标杆 | 第38-41页 |
(一) 确定常规标杆 | 第38-39页 |
(二) 确定虚拟标杆 | 第39-41页 |
三、绩效诊断 | 第41-44页 |
(一) 区域绩效诊断 | 第41-42页 |
(二) 机构绩效诊断 | 第42-44页 |
四、绩效改进 | 第44-54页 |
(一) 区域绩效改进 | 第44-49页 |
(二) 机构绩效改进 | 第49-54页 |
五、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部分 绩效诊断与改进的实证效果分析 | 第56-61页 |
一、2010年与2012年绩效考核情况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一) 资源配置比较 | 第56页 |
(二) 能力建设比较 | 第56-57页 |
(三) 职能落实比较 | 第57页 |
二、2010与2012年绩效完成度与常规标杆和虚拟标杆差距比较 | 第57-60页 |
(一) 区域层面:与常规标杆差距比较 | 第57-58页 |
(二) 区域层面:与虚拟标杆差距比较 | 第58-59页 |
(三) 机构层面:与常规标杆差距比较 | 第59页 |
(四) 机构层面:与虚拟标杆差距比较 | 第59-60页 |
三、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部分 县级疾控中心绩效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学思路 | 第61-76页 |
一、形成绩效诊断与改进的方法学思路 | 第61-63页 |
(一) 确定多维度标杆 | 第61-62页 |
(二) 绩效诊断与改进 | 第62页 |
(三) 持续改进 | 第62-63页 |
二、形成《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诊断书及绩效改进指南》模板 | 第63页 |
三、小结 | 第63-76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绩效诊断与改进研究的必要性 | 第76页 |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遵循“结构-过程-结果”的内在运行规律 | 第76-77页 |
三、多维度立体标杆、多视角运用对象的思考 | 第77页 |
四、客观看待干预效果 | 第77-78页 |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下阶段研究方向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综述 | 第83-91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