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抵押物转让制度概述 | 第8-15页 |
第一节 国外抵押物转让制度之分析 | 第8-10页 |
一、德国模式 | 第8-9页 |
二、法国模式 | 第9页 |
三、日本模式 | 第9-10页 |
第二节 我国抵押物转让制度 | 第10-15页 |
一、我国台湾地区立法 | 第10页 |
二、大陆地区抵押物转让立法 | 第10-13页 |
三、大陆地区《物权法》中关于抵押不动产转让制度之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不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的逻辑层面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抵押权的性质 | 第15-16页 |
一、立法演变及学理分歧 | 第15页 |
二、抵押权的物权性质及其效力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力 | 第16-23页 |
一、抵押权追及力效力 | 第16-18页 |
二、不动产抵押权追及力之法理分析 | 第18-20页 |
三、不动产抵押权追及力之作用规则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抵押期间抵押物转让中的利益衡平问题 | 第23-28页 |
第一节 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 | 第23-24页 |
一、利益衡量的迫切性 | 第23页 |
二、立法中利益衡量的价值取向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抵押物转让中的利益衡量 | 第24-28页 |
一、抵押物转让中的利益识别 | 第25-26页 |
二、抵押物转让中利益衡量的价值取向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抵押不动产转让制度之立法完善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抵押不动产转让制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 第28-29页 |
一、物尽其用 | 第28页 |
二、利益平衡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抵押不动产转让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29-34页 |
一、解除对抵押不动产转让的限制 | 第29-30页 |
二、承认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力 | 第30-31页 |
三、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 | 第31页 |
四、设立替代清偿制度和代价清偿制度 | 第31-32页 |
五、引入合同权利瑕疵担保规则 | 第32-33页 |
六、制定以违约金的方式替代抵押关系对抵押人的约束规则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