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反应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64页
    1.1 引言第16-18页
    1.2 荧光传感器的简介第18-29页
        1.2.1 荧光的原理第18页
        1.2.2 有机荧光传感器的构成第18-21页
            1.2.2.1 荧光团第18-20页
            1.2.2.2 识别基团第20-21页
        1.2.3 荧光传感器的分类第21-29页
            1.2.3.1 光诱导电子转移第21-22页
            1.2.3.2 分子内电荷转移第22-24页
            1.2.3.3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第24-26页
            1.2.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26-27页
            1.2.3.5 聚集诱导发光第27-29页
    1.3 次氯酸探针的简介第29-37页
        1.3.1 次氯酸传感机理介绍第29-36页
            1.3.1.1 胺肟基团的氧化第29-30页
            1.3.1.2 酚羟基的氧化第30-31页
            1.3.1.3 硫醚的氧化第31-32页
            1.3.1.4 有机硒或碲化合物的氧化第32-34页
            1.3.1.5 其他传感机理第34-36页
        1.3.2 小结第36-37页
    1.4 生物硫醇探针的发展第37-48页
        1.4.1 生物硫醇探针的简介第37页
        1.4.2 化学反应型生物硫醇传感器第37-47页
            1.4.2.1 不能区分三种生物硫醇探针的传感机理第37-40页
                1.4.2.1.1 迈克尔加成机理第38-39页
                1.4.2.1.2 磺酰胺或磺酸酯的分解机理第39页
                1.4.2.1.3 S?S键或是Se?N键断裂的机理第39-40页
            1.4.2.2 能够区分三种生物硫醇的传感机理第40-47页
                1.4.2.2.1 基于芳香醛基或 α,β 不饱和醛基的荧光探针第40-42页
                1.4.2.2.2 基于丙烯酸酯基团的荧光探针第42-43页
                1.4.2.2.3 自然化学连接机理第43-45页
                1.4.2.2.4 基于芳香环取代重排反应机理的探针第45-46页
                1.4.2.2.5 其他传感机理第46-47页
        1.4.3 小结第47-48页
    1.5 水合肼探针的研究进展第48-53页
        1.5.1 反应型水合肼探针介绍第48-53页
            1.5.1.1 基于乙酰基团的荧光探针第48-49页
            1.5.1.2 基于 4-溴丁酸酯的荧光探针第49-50页
            1.5.1.3 基于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的荧光探针第50-51页
            1.5.1.4 基于丙二腈基团的荧光探针第51-52页
            1.5.1.5 其他识别机理第52-53页
        1.5.2 小结第53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4页
第二章 基于菲并咪唑的次氯酸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64-87页
    2.1 引言第64-65页
    2.2 实验部分第65-69页
        2.2.1 原料和试剂第65-66页
        2.2.2 测试仪器第66-67页
        2.2.3 测试溶液的配制第67页
        2.2.4 探针PIPH的制备第67-69页
            2.2.4.1 合成路线和传感机理第67页
            2.2.4.2 PIBA的合成第67-68页
            2.2.4.3 PIPH的合成第68页
            2.2.4.4 PIPH与次氯酸钠反应第68-6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9-80页
        2.3.1 裸眼识别第69-70页
        2.3.2 次氯酸对PIPH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第70页
        2.3.3 探针PIPH的荧光滴定实验第70-72页
        2.3.4 荧光传感器PIPH选择性与竞争性实验第72-74页
        2.3.5 荧光探针的响应时间与pH值的影响第74-75页
        2.3.6 PIPH传感机理的探究及理论计算第75-79页
        2.3.7 探针PIPH的细胞成像实验第79-80页
    2.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第三章 基于萘酰亚胺的生物硫醇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87-110页
    3.1 引言第87-88页
    3.2 实验部分第88-92页
        3.2.0 合成时所用的试剂及原料第88-89页
        3.2.1 后续测试时所用的试剂及原料第89页
        3.2.2 测试仪器第89-90页
        3.2.3 探针的合成第90-92页
            3.2.3.1 化合物DNBS的合成路线图以及识别机理第90页
            3.2.3.2 DNBS的合成第90-92页
                3.2.3.2.1 化合物1的合成第90-91页
                3.2.3.2.2 化合物2的合成第91页
                3.2.3.2.3 NIOH的合成第91页
                3.2.3.2.4 探针DNBS的合成第91-9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2-104页
        3.3.1 探针DNBS对生物硫醇的裸眼识别第92-93页
        3.3.2 生物硫醇对探针DNBS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第93-95页
        3.3.3 生物硫醇对DNBS的荧光滴定实验第95-98页
        3.3.4 探针DNBS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第98-101页
        3.3.5 探针DNBS的响应时间与溶液pH值的影响第101-102页
        3.3.6 识别机理的探究第102页
        3.3.7 探针DNBS的细胞成像实验第102-104页
    3.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第四章 基于 1,4-二羟基蒽醌的半胱氨酸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第110-131页
    4.1 引言第110-111页
    4.2 实验部分第111-115页
        4.2.1 合成时所用的试剂及原料第111-112页
        4.2.2 后续测试时所用的试剂及原料第112页
        4.2.3 测试仪器第112-113页
        4.2.4 探针的合成第113-114页
            4.2.4.1 合成路线图以及识别机理图第113页
            4.2.4.2 AQDA的合成第113-114页
        4.2.5 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测试母液的配置第114页
        4.2.6 理论计算参数的设定第114页
        4.2.7 细胞培养与细胞成像第114-11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5页
        4.3.1 AQDA对各种氨基酸的裸眼识别第115页
        4.3.2 Cys对AQDA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第115-116页
        4.3.3 Cys对AQDA的荧光滴定实验第116-117页
        4.3.4 AQDA的选择性与竞争性实验第117-118页
        4.3.5 AQDA对Cys的响应时间第118-119页
        4.3.6 pH值对探针的影响第119-120页
        4.3.7 AQDA的识别机理与理论计算第120-123页
        4.3.8 细胞成像实验第123-125页
    4.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1页
第五章 基于荧光素的水合联氨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131-148页
    5.1 引言第131-132页
    5.2 实验部分第132-135页
        5.2.1 合成所需要的试剂及原料第132页
        5.2.2 后续试剂及原料的来源第132-133页
        5.2.3 测试仪器第133-134页
        5.2.4 探针的合成第134-135页
            5.2.4.1 FLB的合成路线图以及识别机理第134页
            5.2.4.2 FLB的合成第134-135页
        5.2.5 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测试母液的配置第13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5-144页
        5.3.1 探针FLB的裸眼识别第135-136页
        5.3.2 水合肼对FLB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第136-138页
        5.3.3 水合肼对FLB的荧光滴定实验第138-139页
        5.3.4 FLB的选择性与竞争性实验第139-140页
        5.3.5 FLB的响应时间和pH值的影响第140-141页
        5.3.6 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41-142页
        5.3.7 探针FLB的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成像实验第142-144页
    5.4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8页
附录第148-156页
作者简介第156-157页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
下一篇: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荷神经母细胞瘤裸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