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1.1 菲律宾蛤仔 | 第15-17页 |
1.1.1 菲律宾蛤仔简介 | 第15页 |
1.1.2 菲律宾蛤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1.3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 微生物絮凝剂 | 第17-21页 |
1.2.1 产絮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1.2.2 微生物絮凝剂的组成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2.3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1.2.4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5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展 | 第20-21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第21-22页 |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黏附污泥多糖的提取 | 第23-32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23-24页 |
2.1.1 材料及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粗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24页 |
2.2.2 粗多糖提取方案优化设计 | 第24-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2.3.1 单因素实验 | 第26-28页 |
2.3.2 响应面优化设计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黏附污泥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 | 第32-43页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3.1.1 材料及试剂 | 第32-3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3.2.1 粗多糖上柱前预处理 | 第33-34页 |
3.2.2 DEAE纤维素柱层析与Sephadex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 第34-35页 |
3.2.3 多糖化学组成分析 | 第35-37页 |
3.2.4 多糖化学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化学组成 | 第38-39页 |
3.3.2 柱层析 | 第39页 |
3.3.3 红外图谱 | 第39-40页 |
3.3.4 单糖组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黏附污泥多糖的絮凝活性测定 | 第43-51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43-44页 |
4.1.1 材料及试剂 | 第4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1 絮凝测定方法 | 第44页 |
4.2.2 絮凝实验影响因素的探究 | 第44-45页 |
4.2.3 样品絮凝活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4.3.1 絮凝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4.3.2 多糖样品絮凝活性 | 第48-49页 |
4.3.3 原产地黏附污泥絮凝活性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黏附污泥的絮凝机制 | 第51-59页 |
5.1 材料和仪器 | 第51-52页 |
5.1.1 材料及试剂 | 第51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5.2.1 暂养系统的建立 | 第52页 |
5.2.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5.2.3 抗生素处理 | 第53页 |
5.2.4 养殖系统蛤仔吐泥活性检测 | 第53-5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5.3.1 各组蛤仔吐泥絮凝活性 | 第54-55页 |
5.3.2 各组吐泥化学组成 | 第55-56页 |
5.3.3 各组吐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