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诸葛菜附加系的基因表达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表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1 植物多倍体形成中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第10-11页
    1.2 非整倍体遗传与基因表达研究第11-12页
    1.3 植物体远缘杂交和异附加系的创建研究第12-13页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进展第13-15页
        1.4.1 高通量测序简介第13-14页
        1.4.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动植物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第14-15页
            1.4.2.1 动植物基因组从头测序第14页
            1.4.2.2 动植物基因组重测序第14-15页
            1.4.2.3 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研究第15页
    1.5 甘蓝型油菜起源、进化及种质创新研究第15-16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8页
        2.1.1 植物材料第17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试剂盒、试剂、酶第17-18页
    2.2 方法第18-24页
        2.2.1 附加系植株的鉴定第18-20页
            2.2.1.1 分子生物学手段:AFLP第18-20页
            2.2.1.2 形态学鉴定第20页
            2.2.1.3 细胞学手段第20页
        2.2.2RNA-seq第20-24页
            2.2.2.1 材料准备第20-21页
            2.2.2.2 提取RNA,检测浓度和质量第21页
            2.2.2.3 RNA-seq文库制备第21页
            2.2.2.4 测序及数据处理第21-22页
            2.2.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筛选第22-23页
            2.2.2.6 Gene Ontology(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42页
    3.1 附加系细胞学鉴定与表型观察第24-25页
    3.2 clean reads的获得与定位第25-26页
    3.3 附加系中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基因表达变化第26-27页
    3.4 甘蓝型油菜不同表达水平的基因受影响程度分析第27-28页
    3.5 A、C基因组的基因表达受影响程度分析第28-29页
    3.6 A、C 基因组内不同亚基因组基因表达受影响程度分析第29-31页
    3.7 差异表达的基因在各染色体上的分布第31-39页
    3.8 四个附加系材料与亲本甘蓝型油菜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3.9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40-42页
4.讨论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元认知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丙烷脱氢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