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社团的法律规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网络社团的涵义 | 第10-15页 |
| (一) 网络社团的定义 | 第10-11页 |
| (二) 网络社团的分类 | 第11-12页 |
| 1.有明确宗旨、清晰结构的互益性网络组织 | 第11-12页 |
| 2.利用网络发起的公益性组织 | 第12页 |
| 3.现实社团的网络化 | 第12页 |
| (三) 网络社团的特点 | 第12-15页 |
| 1.社团信息沟通的超时空性 | 第12-13页 |
| 2.社团活动平台的虚拟性 | 第13页 |
| 3.组织的隐密性和流动性 | 第13页 |
| 4.管理的自治性 | 第13-15页 |
| 二、网络社团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5-21页 |
| (一) 有助于规范网络社团的运作 | 第15-16页 |
| (二) 有利于保障公民结社自由 | 第16-17页 |
| (三) 增强公民社会行为能力 | 第17-18页 |
| (四) 有利于明晰“网络社团”的性质和法律责任 | 第18-21页 |
| 1.定位“网络社团”的性质 | 第19页 |
| 2.明确网络社团的责任 | 第19-20页 |
| 3.惩罚网络不法行为 | 第20-21页 |
| 三、网络社团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 (一) 缺乏“网络社团”专门立法 | 第21-22页 |
| (二) 涉及网络社团的法律规范相互冲突 | 第22-24页 |
| 1.不同效力层级法律规范的冲突 | 第22-23页 |
| 2.法律规范的不协调 | 第23-24页 |
| (三) 对网络社团的监督机制不足 | 第24-25页 |
| 四、网络社团法律规制的构想 | 第25-35页 |
| (一) 确立法律规制网络社团的界限 | 第25-28页 |
| 1.法律规制网络社团不能侵犯合法的结社自由 | 第25-27页 |
| 2.法律规制网络社团应防止权力滥用 | 第27-28页 |
| (二) 树立正确的规制网络社团的立法理念 | 第28-30页 |
| 1.人本主义精神 | 第28-29页 |
| 2.科学民主原则 | 第29-30页 |
| 3.互联网表达自由原则 | 第30页 |
| (三) 出台《结社法》消除法律冲突 | 第30-31页 |
| (四) 规范网络社团登记 | 第31-34页 |
| 1.修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第32页 |
| 2.建立与实体社团不一样的网络社团审批机制 | 第32-34页 |
| (五) 健全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 1.部门协同实施动态监管 | 第34页 |
| 2.部分的网络实名制追究机制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