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鉴定与评价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5页 |
1.1 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现状 | 第8-10页 |
1.2 玉米育种的发展及方法 | 第10-12页 |
1.2.1 耐旱耐贫瘠育种 | 第11页 |
1.2.2 抗病虫育种 | 第11-12页 |
1.2.3 高密度育种 | 第12页 |
1.3 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1 种质资源贫乏 | 第12页 |
1.3.2 育种技术落后 | 第12页 |
1.3.3 政府支持不足 | 第12-13页 |
1.4 自交系的选育及穗部农艺性状鉴定 | 第13-14页 |
1.4.1 玉米自交系选育途径 | 第13页 |
1.4.2 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 | 第13页 |
1.4.3 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鉴定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5-17页 |
第3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7-31页 |
3.1 玉米自交系脱粒前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7-20页 |
3.1.1 不同玉米自交系穗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17-18页 |
3.1.2 玉米自交系穗长性状的差异 | 第18页 |
3.1.3 玉米自交系穗粗性状的分析鉴定 | 第18-19页 |
3.1.4 自交系穗行数鉴定分析 | 第19-20页 |
3.2 玉米自交系脱粒后农艺性状调查分析 | 第20-27页 |
3.2.1 穗粒重的分析与鉴定 | 第20-21页 |
3.2.2 不同自交系轴粗性状的差异 | 第21-22页 |
3.2.3 不同自交系轴重性状的评价 | 第22-23页 |
3.2.4 玉米自交系轴色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23页 |
3.2.5 玉米自交系粒长性状的鉴定 | 第23-24页 |
3.2.6 玉米自交系粒宽性状的相关性 | 第24-25页 |
3.2.7 不同自交系粒厚性状的差异 | 第25页 |
3.2.8 不同玉米自交系百粒重性状的差异 | 第25-26页 |
3.2.9 自交系穗部性状调查分析 | 第26页 |
3.2.10 不同自交系籽粒类型的分析 | 第26页 |
3.2.11 不同自交系主要穗部病害的田间调查 | 第26-27页 |
3.3 方差及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3.4 讨论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