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 | 第13-16页 |
1.1.1 光的散射 | 第13-14页 |
1.1.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散射 | 第14-16页 |
1.2 光谱分析技术 | 第16-17页 |
1.3 暗场显微镜技术与LSPR散射 | 第17-21页 |
1.3.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 第17-19页 |
1.3.2 暗场显微镜技术 | 第19-20页 |
1.3.3 暗场显微镜技术在LSPR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 光谱仪的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4.1 光谱仪的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1.4.2 原位光谱仪和广视场光谱仪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2-26页 |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1 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设计、搭建和调试 | 第28-63页 |
2.1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设计 | 第28-36页 |
2.1.1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原理设计 | 第28-30页 |
2.1.2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机械设计 | 第30-34页 |
2.1.3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程序设计 | 第34-36页 |
2.2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部件制作和整体搭建 | 第36-47页 |
2.2.1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部件制作与选择 | 第36-44页 |
2.2.2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整体搭建 | 第44-47页 |
2.3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精度测试 | 第47-51页 |
2.4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程序附件 | 第55-63页 |
附件 1:VB程序-控件“开始” | 第55-57页 |
附件 2:VB程序-控件“调节” | 第57-59页 |
附件 3:VB程序-计时器 | 第59页 |
附件 4:VB程序-延时调用函数 | 第59-60页 |
附件 5:Matlab程序“cell_fitting” | 第60-63页 |
第三章 原位广视场光谱仪的应用 | 第63-10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3-76页 |
3.1.1 实验所用试剂和器材 | 第63-64页 |
3.1.2 Ag三角纳米片的制备和表征 | 第64-68页 |
3.1.3 Ag三角纳米片的LSPR散射光谱 | 第68-69页 |
3.1.4 Pt和Au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9页 |
3.1.5 反应小室的制作 | 第69-70页 |
3.1.6 Ag三角纳米片吸附Pt纳米粒子的单颗粒实验 | 第70-71页 |
3.1.7 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单颗粒实验 | 第71-72页 |
3.1.8 不同TSC浓度下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单颗粒实验 | 第72页 |
3.1.9 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宏观实验 | 第72-73页 |
3.1.10 碳载Ag-Pt三角纳米片的制备及XRD表征 | 第73-74页 |
3.1.11 Ag-Pt三角纳米片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成对氨基苯酚 | 第74-7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105页 |
3.2.1 Ag三角纳米片的表征 | 第76-83页 |
3.2.2 Ag三角纳米片的LSPR散射光谱 | 第83-86页 |
3.2.3 Ag三角纳米片吸附Pt纳米粒子的单颗粒实验 | 第86-88页 |
3.2.4 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单颗粒实验 | 第88-96页 |
3.2.5 不同TSC浓度下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单颗粒实验 | 第96-99页 |
3.2.6 Ag-Pt三角纳米片合成的宏观实验 | 第99-100页 |
3.2.7 碳载Ag-Pt三角纳米片的XRD表征 | 第100-101页 |
3.2.8 Ag-Pt三角纳米片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成对氨基苯酚 | 第101-105页 |
3.3 Ag-Au纳米线合成的单颗粒研究 | 第105-10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4.1 结论 | 第109-110页 |
4.2 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