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 1.1 引言 | 第15页 |
| 1.2 离子液体 | 第15-17页 |
| 1.3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分子有序聚集体 | 第17-27页 |
| 1.3.1 表面活性剂与分子有序聚集体 | 第17-18页 |
| 1.3.2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分子有序聚集体 | 第18-27页 |
| 1.3.2.1 胶束 | 第19-21页 |
| 1.3.2.2 囊泡和微乳液 | 第21-23页 |
| 1.3.2.3 溶致液晶 | 第23-25页 |
| 1.3.2.4 超分子凝胶 | 第25-27页 |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 第二章 烷基羧酸咪唑SAILs在水及EAN中的胶束化行为 | 第33-54页 |
| 2.1 引言 | 第33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2.2.1 试剂 | 第33页 |
| 2.2.2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 2.2.3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5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50页 |
| 2.3.1 表面活性和胶束化参数 | 第35-41页 |
| 2.3.2 水溶液中稳态荧光的测量 | 第41-42页 |
| 2.3.3 水溶液中电导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 2.3.4 胶束形成热力学 | 第43-47页 |
| 2.3.5 ~1H NMR法研究[C_4mim][C_(10)H__(19)O_2]在水中的胶束化聚集行为 | 第47-48页 |
| 2.3.6 密度泛函理论(DFT)理论计算 | 第48-5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第三章 烷基硫酸咪唑SAIL在H_2O/EAN混合溶剂中构筑凝胶及溶致液晶 | 第54-79页 |
| 3.1 引言 | 第54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3.2.1 试剂 | 第54页 |
| 3.2.2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55页 |
| 3.2.3 样品制备 | 第55页 |
| 3.2.4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55-5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5页 |
| 3.3.1 [C_4mim][C_(12)H_(25)SO_4]在H_2O/EAN混合溶剂中的相行为 | 第56-59页 |
| 3.3.2 SAXS曲线 | 第59-64页 |
| 3.3.3 凝胶形貌的表征 | 第64-65页 |
| 3.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65-66页 |
| 3.3.5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第66-70页 |
| 3.3.6 有序聚集体的形成机理 | 第70-72页 |
| 3.3.7 形成的分子有序聚集体的性质 | 第72-7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第四章 羧基功能化SAIL构筑的凝胶及其去除水中染料的应用 | 第79-99页 |
| 4.1 引言 | 第79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 4.2.1 试剂 | 第79页 |
| 4.2.2 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79-80页 |
| 4.2.3 凝胶样品的制备 | 第80-81页 |
| 4.2.4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 第81页 |
| 4.2.5 染料去除实验 | 第81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6页 |
| 4.3.1 临界成胶浓度及凝胶稳定性 | 第81-82页 |
| 4.3.2 凝胶的SAXS曲线 | 第82-83页 |
| 4.3.3 凝胶形貌的表征 | 第83-84页 |
| 4.3.4 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 第84-85页 |
| 4.3.5 凝胶的形成机理 | 第85-87页 |
| 4.3.6 构筑的超分子凝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染料分子 | 第87-96页 |
| 4.3.6.1 水溶液中染料分子的选择性去除 | 第88-91页 |
| 4.3.6.2 凝胶去除水溶液中阴离子型染料分子的机理探讨 | 第91-94页 |
| 4.3.6.3 盐的浓度对染料分子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去除剂的可重复利用性 | 第94-9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101-102页 |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