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农村土地流转及征收中失地农民安置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思路 | 第17-20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4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0-21页 |
2.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土地征收的含义 | 第20页 |
2.1.3 失地农民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4 安置和安置方式的含义 | 第20-21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1页 |
2.2.2 科学发展观 | 第21-22页 |
2.2.3 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2-23页 |
3 沈北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 第23-36页 |
3.1 沈北新区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3-24页 |
3.1.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24-25页 |
3.2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32页 |
3.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25-26页 |
3.2.2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的提取 | 第26-31页 |
3.2.3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3.3 失地农民主要特征 | 第32-34页 |
3.3.1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低 | 第32-33页 |
3.3.2 失地农民就业难度大 | 第33页 |
3.3.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 第33页 |
3.3.4 失地农民心理落差大 | 第33-34页 |
3.4 沈北新区失地农民的安置情况 | 第34-36页 |
3.4.1 失地农民安置地点分布 | 第34页 |
3.4.2 涉失地街道基层组织劳动力从业情况 | 第34-36页 |
4 沈北新区现行失地农民主要安置方式利弊分析 | 第36-44页 |
4.1 沈北新区现有安置方式 | 第36-37页 |
4.1.1 异地移民安置 | 第36页 |
4.1.2 货币安置+住房安置 | 第36-37页 |
4.2 异地安置方式的实施评价 | 第37-38页 |
4.2.1 异地移民安置方式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37页 |
4.2.2 异地移民安置方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37页 |
4.2.3 综合评价 | 第37-38页 |
4.3 货币安置+住房安置方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 第38-39页 |
4.3.1 货币安置+住房安置方式具体实施办法 | 第38页 |
4.3.2 货币+住房安置方式实施效果 | 第38页 |
4.3.3 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4.4 两种安置方式实施效果评述 | 第39-44页 |
5 失地农民安置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44-49页 |
5.1 国外发达国家失地农民安置经验 | 第44-45页 |
5.1.1 英国失地农民安置 | 第44页 |
5.1.2 美国失地农民安置 | 第44页 |
5.1.3 日本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5.1.4 韩国失地农民安置 | 第45页 |
5.2 国外发达国家失地农民安置借鉴 | 第45页 |
5.3 国内先进地区失地农民安置经验 | 第45-47页 |
5.3.1 山东省失地农民安置 | 第46页 |
5.3.2 湖北省茅箭区失地农民安置 | 第46-47页 |
5.3.3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失地农民安置 | 第47页 |
5.3.4 吉林省桦甸市失地农民安置 | 第47页 |
5.4 国内先进地区失地农民安置借鉴 | 第47-49页 |
6 完善与创新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的对策 | 第49-55页 |
6.1 完善失地农民安置的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6.1.1 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 第49-51页 |
6.1.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 第51页 |
6.1.3 完善现行的政绩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 | 第51-52页 |
6.2 创新失地农民安置的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6.2.1 拓宽医疗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 第52页 |
6.2.2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 | 第52-53页 |
6.2.3 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 第53页 |
6.2.4 发展社区服务业开发社区岗位 | 第53页 |
6.2.5 开展新型农民教育保障失地农民心理健康 | 第53-54页 |
6.2.6 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