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构建及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 生物传感器第11-13页
        1.1 生物传感器分类第11-13页
    2 纳米材料第13-15页
        2.1 碳量子点第13-15页
        2.2 银纳米颗粒第15页
    3 葡萄糖苷酶及其抑制剂研究概述第15-17页
        3.1 α-葡萄糖苷酶第15-16页
        3.2 β-葡萄糖苷酶第16-17页
    4 本文构思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一种新型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用于检测 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在抗糖尿病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第19-31页
    1 引言第19-20页
    2 实验部分第20-22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20-21页
        2.2 仪器第21页
        2.3 N掺杂型碳量子点的合成第21页
        2.4 碳量子点量子产率的确定第21页
        2.5 基于IFE荧光原理检测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第21页
        2.6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检测第21-2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2-30页
        3.1 碳量子的结构表征第22-24页
        3.2 基于IFE的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原理第24-26页
        3.3 基于IFE的荧光测定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6-27页
        3.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第27-29页
        3.5 新型传感系统的选择性分析第29-30页
    4 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对生物体液中抗坏血酸的超灵敏检测第31-42页
    1 引言第31-32页
    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32-33页
        2.2 仪器第33页
        2.3 碳量子点的合成第33页
        2.4 碳量子点量子产率的确定第33页
        2.5 使用N掺杂的CDs探针检测AA第33-34页
        2.6 检测人血清样品和大鼠脑微透析液中的AA第3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3.1 碳量子点的结构表征第34-36页
        3.2 基于IFE和SQE的AA测定原理第36-38页
        3.3 实验条件优化第38页
        3.4 AA标准品的快速检测第38-39页
        3.5 新型传感系统的选择性分析第39-40页
        3.6 新型传感系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分析第40页
        3.7 新型传感系统应用于用于大鼠脑微透析液分析第40-41页
    4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和抑制剂测定中的应用第42-54页
    1 引言第42-43页
    2 实验部分第43-45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43-44页
        2.2 仪器第44页
        2.3 碳量子点的合成第44页
        2.4 碳量子点量子产率的确定第44页
        2.5 基于IFE原理检测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第44-45页
        2.6 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第45页
        2.7 新型检测系统的选择性分析第4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1 CDs的表征第45-48页
        3.2 基于IFE的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原理第48-49页
        3.3 实验条件优化第49-50页
        3.4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荧光检测第50-51页
        3.5 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第51-52页
        3.6 新型检测系统的选择性分析第52-53页
    4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银纳米三角片的多酶复合物生物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第54-65页
    1 引言第54-55页
    2 实验第55-57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55-56页
        2.2 复合酶纳米反应器的合成第56页
        2.3 银纳米三角片的合成第56页
        2.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测定第56页
        2.5 实际样品分析第56-57页
    3 结果和讨论第57-64页
        3.1 形态学表征第57-58页
        3.2 复合酶纳米反应器的性质第58-59页
        3.3 检测机理第59-61页
        3.4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第61页
        3.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检测第61-63页
        3.6 实际样品分析第63页
        3.7 新型传感系统的选择性第63-64页
    4 结论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oF-PON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ZYNQ的RFID测试板卡设计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