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国内火山地质遗址区保护案例分析 | 第19-24页 |
3.1 云南腾冲火山地质遗址 | 第19-20页 |
3.1.1 基础现状研究 | 第19页 |
3.1.2 火山地质遗址保护性开发措施 | 第19-20页 |
3.2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遗址 | 第20-23页 |
3.2.1 基础现状研究 | 第21-22页 |
3.2.2 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3 案例分析总结 | 第23-24页 |
4 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基础条件研究 | 第24-31页 |
4.1 自然条件 | 第24页 |
4.1.1 地质地貌 | 第24页 |
4.1.2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 第24页 |
4.1.3 生物资源 | 第24页 |
4.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5页 |
4.3 历史文化沿革 | 第25页 |
4.4 火山地质遗址价值研究 | 第25-26页 |
4.4.1 科普教育价值 | 第25页 |
4.4.2 审美价值 | 第25-26页 |
4.4.3 旅游开发价值 | 第26页 |
4.5 火山遗址及周边环境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4.5.1 火山遗址场地概况 | 第26-27页 |
4.5.2 火山地质资源保护问题 | 第27页 |
4.5.3 火山遗址现状调查分析 | 第27-29页 |
4.5.3.1 火山地质研究程度分析 | 第27页 |
4.5.3.2 裸露火山地质遗址现状调查分析 | 第27-28页 |
4.5.3.3 火山地质柱状节理类型 | 第28-29页 |
4.5.4 火山地质遗址周边环境现状问题 | 第29-31页 |
4.5.4.1 山体破损问题 | 第29页 |
4.5.4.2 生态景观破坏问题 | 第29-30页 |
4.5.4.3 山体道路有待完善 | 第30页 |
4.5.4.4 周边村庄经济发展落后 | 第30-31页 |
5 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及周边环境保护性规划研究实践 | 第31-62页 |
5.1 项目可行性理论研究 | 第31-33页 |
5.1.1 保护性规划研究范围界定 | 第31-32页 |
5.1.2 保护性规划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5.1.2.1 火山地质遗址资源良好 | 第32页 |
5.1.2.2 政策导向 | 第32-33页 |
5.2 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及周边环境保护性规划定位 | 第33-34页 |
5.2.1 规划理念 | 第33页 |
5.2.2 规划总体目标 | 第33-34页 |
5.2.3 功能定位 | 第34页 |
5.3 郝家沟火山地质遗址及周边环境保护性规划研究重点 | 第34-62页 |
5.3.1 裸露火山地质柱状节理景观保护 | 第35-39页 |
5.3.1.1 针对自然破坏的保护 | 第35-36页 |
5.3.1.2 针对人为破坏的保护 | 第36-39页 |
5.3.2 建造火山博物馆 | 第39-47页 |
5.3.2.1 灵感来源 | 第39-40页 |
5.3.2.2 博物馆选址 | 第40-41页 |
5.3.2.3 博物馆建筑设计 | 第41-43页 |
5.3.2.4 博物馆内部空间营造 | 第43-46页 |
5.3.2.5 馆前集散广场环境设计 | 第46-47页 |
5.3.3 可参与性景观营建 | 第47-52页 |
5.3.3.1 火山石上的景观栈道 | 第48页 |
5.3.3.2 可参与性水景设计 | 第48-50页 |
5.3.3.3 穿越火山锥的夹道 | 第50页 |
5.3.3.4 火山喷发场景模拟 | 第50-51页 |
5.3.3.5 完善火山遗址游览路线 | 第51-52页 |
5.3.4 山体生态环境修复策略 | 第52-60页 |
5.3.4.1 山体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52-53页 |
5.3.4.2 破败山体修复策略 | 第53-56页 |
5.3.4.3 发展山体生态农林业 | 第56-60页 |
5.3.5 火山地质遗址未来展望 | 第60页 |
5.3.6 资金来源 | 第60-62页 |
6 总结与反思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效益分析 | 第63页 |
6.2.1 社会效益 | 第63页 |
6.2.2 环境效益 | 第63页 |
6.2.3 经济效益 | 第63页 |
6.3 创新点 | 第63-64页 |
6.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64-65页 |
图表目录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 第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