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集群上彩虹表的构造与查找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准备工作 | 第15-30页 |
2.1 常见散列函数 | 第15-19页 |
2.1.1 MD4算法 | 第15-16页 |
2.1.2 MD5算法 | 第16-18页 |
2.1.3 SHA‐1 算法 | 第18-19页 |
2.1.4 MD4、MD5、SHA1的比较 | 第19页 |
2.2 时空折中算法 | 第19-24页 |
2.2.1 Hellman经典表 | 第20-22页 |
2.2.2 Rivest可区分点(DP)方法 | 第22-23页 |
2.2.3 Oechslin改进方法 | 第23-24页 |
2.3 MIC相关技术 | 第24-29页 |
2.3.1 MIC硬件结构 | 第25-26页 |
2.3.2 MIC系统软件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MIC集群上彩虹表的生成 | 第30-53页 |
3.1 系统结构 | 第30-31页 |
3.2 彩虹表结构设计 | 第31-38页 |
3.2.1 彩虹表参数定义及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3.2.2 彩虹表原始数据文件结构 | 第32-33页 |
3.2.3 规约函数 | 第33-38页 |
3.3 并行化设计 | 第38-42页 |
3.3.1 节点间并行设计 | 第38-39页 |
3.3.2 节点上MIC卡并行设计 | 第39-40页 |
3.3.3 MIC上并行设计 | 第40-42页 |
3.4 并行层次实现 | 第42-47页 |
3.4.1 节点间的MPI并行 | 第42-43页 |
3.4.2 节点上MIC卡间的Pthread并行 | 第43-45页 |
3.4.3 MIC卡上的OpenMP并行 | 第45-47页 |
3.5 优化技术 | 第47-49页 |
3.5.1 UTF‐8 编码格式字符集优化 | 第47-48页 |
3.5.2 字符集扩展优化 | 第48-49页 |
3.6 系统可靠性设计 | 第49-52页 |
3.6.1 故障节点的数据恢复 | 第50-51页 |
3.6.2 生成数据一致性与完整性检测 | 第51-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彩虹表原始数据重整 | 第53-60页 |
4.1 存储服务器的基本特征 | 第53页 |
4.2 彩虹表重整方案 | 第53-59页 |
4.2.1 参数选择 | 第54-55页 |
4.2.2 数据重整与索引恢复 | 第55-56页 |
4.2.3 重整算法优化 | 第56-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彩虹表的在线查找 | 第60-75页 |
5.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60-61页 |
5.2 查找表算法 | 第61-62页 |
5.3 计算节点MIC并行计算 | 第62-68页 |
5.3.1 程序流程与队列数据结构 | 第63-65页 |
5.3.2 计算节点算法实现 | 第65-68页 |
5.4 存储节点查找匹配 | 第68-71页 |
5.4.1 程序流程与队列数据结构 | 第69-70页 |
5.4.2 存储节点算法实现 | 第70-71页 |
5.5 计算节点与存储节点的网络通信设计 | 第71-74页 |
5.5.1 包类型定义 | 第72-73页 |
5.5.2 端口定义 | 第73-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82页 |
6.1 彩虹表生成算法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6.2 彩虹表数据重整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6.3 彩虹表在线查找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6.4 彩虹表命中率分析 | 第80-8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