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我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立论依据第11-13页
        (一)理论依据第11-12页
        (二)现实依据第12-13页
    三、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3-18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22页
        (一)创新第18-19页
        (二)创新人才第19-21页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21-22页
    五、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第22-24页
        (一)研究方法第22页
        (二)研究思路第22-23页
        (三)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演进第24-31页
    一、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阶段第24-26页
        (一)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第24-25页
        (二)该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第25-26页
    二、专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阶段第26-28页
        (一)专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第26-27页
        (二)该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第27-28页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阶段第28-31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第28-29页
        (二)该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第29-31页
第三章 中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第31-51页
    一、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第32-40页
        (一)培养目标第32-33页
        (二)课程设置第33-36页
        (三)教学制度第36-37页
        (四)教学方式第37-38页
        (五)师资力量第38-40页
    二、中国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第40-46页
        (一)培养目标第40-41页
        (二)课程设置第41-42页
        (三)教学制度第42-43页
        (四)教学方式第43-44页
        (五)师资力量第44-46页
    三、小结第46-51页
        (一)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第46-48页
        (二)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第48页
        (三)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51页
第四章 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第51-58页
    一、更新培养目标第51-52页
        (一)贯彻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第51页
        (二)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第51-52页
    二、优化课程体系第52-54页
        (一)扩宽专业口径,调整课程结构第53页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第53-54页
        (三)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展第54页
    三、转变教学方式第54-55页
        (一)推行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第54-55页
        (二)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第55页
    四、改进教学制度第55-56页
        (一)推迟大学生专业定向时间第55页
        (二)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第55-56页
        (三)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第56页
    五、组建一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第56-58页
        (一)教师的聘任第56页
        (二)完善教师奖励机制第56-57页
        (三)优化教学评价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繁殖期灰腹噪鹛(Garrulax henrici)对校园人工景观的利用
下一篇: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网站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