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社交媒体舆情研究--以新浪微博公共舆情传播实践为例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7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三、研究路径、框架及方法第15-16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社交媒体研究第17-22页
    1.1 社交媒体的概念第17页
    1.2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第17页
    1.3 社交媒体的传播学特征第17-19页
    1.4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分析第19-22页
        1.4.1 社交媒体发展成为舆论风暴中心第19-20页
        1.4.2 社交媒体已经具有了主流媒体意识第20-21页
        1.4.3 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能力第21-22页
第二章 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研究第22-25页
    2.1 舆情的概念第22页
    2.2 舆情和舆论的区分第22页
    2.3 网络舆情的概念第22-23页
    2.4 网络舆情的传播学特征第23-25页
第三章 社交媒体的舆情主体研究第25-30页
    3.1. 社交媒体舆情主体的基本特征第25-26页
    3.2 社交媒体舆情主体言论与行为表现第26-28页
    3.3 社交媒体舆情主体言论及行为成因分析第28-30页
第四章 社交媒体中的舆情形成机制与引导机制研究第30-38页
    4.1 社交媒体舆情传播的形成机制第30-31页
        4.1.1 触发节点分析第30页
        4.1.2 舆论场形成阶段分析第30-31页
        4.1.3 舆情消退阶段分析第31页
    4.2 社交媒体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第31-38页
        4.2.1 提升政府公信力,建立舆情引导机制第31-32页
        4.2.2 借力政务微博,做到主动出击第32-33页
        4.2.3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互融合作,有效引导民意第33-34页
        4.2.4 发挥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中的中坚作用第34-38页
第五章 新浪微博舆情形成机制和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第38-50页
    5.1. 事件回顾第38页
    5.2 “3·01暴力恐怖事件”舆情主体分析第38-41页
    5.3 舆情形成机制分析第41-43页
    5.4 传播效果研究第43-48页
        5.4.1 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分析第43-44页
        5.4.2 媒体微博在舆情事件中的传播效果分析第44-46页
        5.4.3 “意见领袖”对舆情事件影响分析第46-48页
    5.5 研究启示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5-56页
承诺书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油菜的杀雄效果及苯磺隆对花蕾转录组的影响
下一篇:氮化物基智能纳米结构复合薄膜的设计及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