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汽车试验场地及测试中心论文

汽车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汽车制动器的作用第12-13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4-20页
        1.2.1 制动器疲劳实验设备的研究第14-17页
        1.2.2 有限元法的发展概述第17-18页
        1.2.3 疲劳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2章 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设计第22-36页
    2.1 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设计要求第22-24页
        2.1.1 试验台工作原理第22-23页
        2.1.2 试验台的设计要求第23页
        2.1.3 试验台的功能第23-24页
    2.2 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设计思路第24-27页
        2.2.1 试验台的组成第24-25页
        2.2.2 试验台的设计方法第25-27页
    2.3 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具体方案设计第27-35页
        2.3.1 总体设计第27-28页
        2.3.2 传动系统设计第28页
        2.3.3 工装夹具设计第28-29页
        2.3.4 扭矩测量机构设计第29-30页
        2.3.5 移动滑台设计第30-33页
        2.3.6 恒温箱设计第33-34页
        2.3.7 制动加载系统设计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工装夹具轻量化设计第36-48页
    3.1 正交试验理论第36-37页
        3.1.1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第36页
        3.1.2 正交试验设计步骤第36-37页
    3.2 工装夹具正交试验规划第37-40页
    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0-46页
        3.3.1 多因素单指标试验优化分析第40-43页
        3.3.2 多因素多指标试验优化分析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制动器疲劳试验台架温度场分析第48-60页
    4.1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48-51页
        4.1.1 有限元的分析过程第48-49页
        4.1.2 热应力分析理论第49-51页
    4.2 常温工况下工装夹具应力场分析第51-55页
        4.2.1 工装模型网格划分第51-52页
        4.2.2 边界条件定义第52-53页
        4.2.3 载荷定义第53页
        4.2.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3-55页
    4.3 非常温工况下工装夹具温度场分析第55-59页
        4.3.1 工装夹具温度场分析模型第55-56页
        4.3.2 材料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第56-57页
        4.3.3 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第57-58页
        4.3.4 热膨胀特性分析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疲劳试验台架工装夹具疲劳分析第60-68页
    5.1 疲劳的基本理论第60-61页
        5.1.1 疲劳强度的概念第60页
        5.1.2 疲劳的分类第60-61页
    5.2 基于S/N曲线影响因子的疲劳计算理论第61-62页
    5.3 基于FEMFAT/BASIC模块工装疲劳分析模型第62-64页
        5.3.1 FEMFAT/BASIC模块模型建立步骤第62-63页
        5.3.2 载荷输入第63页
        5.3.3 材料性能设置第63页
        5.3.4 疲劳分析影响因素第63-64页
    5.4 疲劳分析结果讨论第64-66页
        5.4.1 材料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第64-65页
        5.4.2 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分析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高中地理学业合格考试与等级考试命题的区分性研究
下一篇: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劣后级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