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非接触技术的概述 | 第14-16页 |
1.3 有关气体悬浮输运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2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点 | 第22-24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气浮无接触输运技术的原理及建模仿真分析 | 第25-4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牛顿流体模型 | 第25-26页 |
2.3 边界层理论(Boundary Layer Theory) | 第26-27页 |
2.4 状态方程 | 第27-28页 |
2.5 数学建模 | 第28-31页 |
2.5.1 方程建立 | 第28页 |
2.5.2 差分法离散化雷诺方程 | 第28-29页 |
2.5.3 压力分布数学模型求解 | 第29-30页 |
2.5.4 粘性力计算 | 第30-31页 |
2.6 气浮导轨驱动单元基于CFD仿真分析 | 第31-37页 |
2.6.1 CFD应用 | 第31-32页 |
2.6.2 Fluent软件概述 | 第32-33页 |
2.6.3 Fluent流体仿真基本步骤 | 第33-34页 |
2.6.4 Fluen气体流动模型建立以及Mesh网格划分 | 第34-36页 |
2.6.5 Fluent读取网格并计算 | 第36-37页 |
2.6.6 Fluent仿真计算后处理并输出结果 | 第37页 |
2.7 数学建模结果与Fluent仿真分析 | 第37-43页 |
2.7.1 压力分布对比 | 第37-38页 |
2.7.2 不同凹槽深度对粘性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2.7.3 凸台对驱动单元的影响 | 第39-4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压力分布及粘性力测量试验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供气回路及其控制方式 | 第44-45页 |
3.3 基本流量特性试验 | 第45-48页 |
3.4 压力分布试验 | 第48-55页 |
3.4.1 试验装置 | 第48-52页 |
3.4.2 气膜压力分布测试试验操作过程 | 第52-54页 |
3.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3.5 粘性力测量试验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气浮导轨的多目标优化 | 第58-67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背景资料 | 第58-59页 |
4.3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 | 第59-60页 |
4.4 气浮导轨驱动单元优化 | 第60-64页 |
4.5 Fluent分析对比和试验验证优化结果 | 第64-66页 |
4.5.1 Fluent分析对比 | 第64-65页 |
4.5.2 试验验证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气浮导轨输运系统搭建 | 第67-73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供气装置导轨设计 | 第67-68页 |
5.3 电磁阀动态跟随控制 | 第68-69页 |
5.4 搭建运输系统试验平台 | 第69-71页 |
5.4.1 调整镜头高度 | 第69-70页 |
5.4.2 利用线光源控制器调整光源的亮度 | 第70页 |
5.4.3 调节水平调整装置 | 第70页 |
5.4.4 电磁阀组安装设计 | 第70-71页 |
5.4.5 编写控制程序 | 第71页 |
5.5 试验操作 | 第71-72页 |
5.6 试验结果 | 第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