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厅壁记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厅壁记学术回顾 | 第9-12页 |
二、本文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宋代厅壁记概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厅壁记释名 | 第14-21页 |
一、释义 | 第14-15页 |
二、命名 | 第15-16页 |
三、范围 | 第16-18页 |
四、构成 | 第18-21页 |
第二节 著录 | 第21-25页 |
一、宋之前 | 第21-23页 |
二、宋代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宋代厅壁记的分布与载体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分布 | 第25-33页 |
一、时间分布 | 第25-28页 |
二、地域分布 | 第28-33页 |
第二节 载体 | 第33-38页 |
一、类型 | 第33-34页 |
二、流传与保存 | 第34页 |
三、题写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宋代厅壁记的结构与功用 | 第38-47页 |
第一节 结构 | 第38-41页 |
一、中央诸司厅壁记结构 | 第38-40页 |
二、地方官署厅壁记结构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功用 | 第41-47页 |
一、记录姓氏、迁转岁月 | 第41-43页 |
二、彰善惩恶、寓示劝诫 | 第43-45页 |
三、存功名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宋代厅壁记的内容倾向 | 第47-63页 |
第一节 作者 | 第47-50页 |
一、北宋厅壁记作者 | 第47-48页 |
二、南宋厅壁记作者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内容倾向 | 第50-55页 |
一、官员职责 | 第51-53页 |
二、官员关系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思想根源 | 第55-63页 |
一、循吏 | 第56-60页 |
二、典籍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宋代厅壁记的史料价值 | 第63-87页 |
第一节 职官 | 第63-73页 |
一、中枢机构——以翰院为例 | 第63-65页 |
二、地方机构——以县主簿为例 | 第65-68页 |
三、职官史 | 第68-73页 |
第二节 厅壁记中的人才论 | 第73-87页 |
一、重学之风 | 第73-79页 |
二、储才之地 | 第79-82页 |
三、厅壁记所见官员为官现状 | 第82-87页 |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附录一:宋代厅壁记篇目 | 第98-118页 |
附录二:宋代厅壁记中所见职官别名 | 第118-123页 |
附录三:《吉水县丞厅记》碑 | 第123-127页 |
附录四:《[咸淳]临安志》所见宋代厅壁记篇目 | 第127-128页 |
读研小结 | 第128-13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