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民非农就业税制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1 前言第18-37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1页
     ·研究的选题背景第18-20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20页
     ·研究的实践价值第20-21页
   ·概念和理论界定第21-27页
     ·农民与非农就业的概念第22-24页
     ·乡镇企业及吸纳非农就业第24-26页
     ·乡镇企业的产业划分第26页
     ·吸纳非农就业的税收制度第26-27页
     ·税制与吸纳非农就业的关系第2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3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7-3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31-33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33-35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研究框架第34-35页
   ·创新与不足第35-37页
2 乡镇企业非农就业税制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7-49页
   ·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结构”理论第37-40页
     ·刘易斯模型第37-38页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第38-39页
     ·托达罗模型第39-40页
   ·区域和产业梯级迁移就业理论第40-43页
     ·区域迁移就业规律第40-41页
     ·产业迁移就业规律第41-43页
   ·税收行为效应理论第43-44页
   ·人本主义和理性选择的递进层次理论第44-45页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第45-49页
     ·交易成本理论第46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46-49页
3 乡镇企业非农就业税制的变迁分析第49-67页
   ·乡镇企业对吸纳非农就业及税收的贡献第49-58页
     ·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四种模式第49-51页
     ·乡镇企业对吸纳非农就业的贡献第51-55页
     ·乡镇企业对经济税收的贡献第55-58页
   ·乡镇企业非农就业“二元税制”的历史沿革第58-63页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非农就业税制评价第63-67页
     ·涉农税收制度没有定位于吸纳农民非农就业第64页
     ·历年就业税制优惠政策没有考虑非农就业第64-65页
     ·现行产业税收制度没能有效引导非农就业第65-67页
4 乡镇企业税收制度与吸纳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第67-125页
   ·税制影响就业的作用机理分析第67-70页
     ·税制对就业影响的流程推导第67-68页
     ·税制影响就业的基本研究假设第68-70页
   ·实证模型的建立第70-75页
     ·ADF 单位根检验第70-71页
     ·Johansen 协整检验第71-72页
     ·ECM 误差修正模型第72-73页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第73-74页
     ·VAR 向量自回归模型第74-75页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75-76页
   ·全部乡镇企业税收、就业和利润实证分析第76-88页
     ·基本描述性统计第76-79页
     ·实证研究第79-87页
     ·实证结果的经济学意义第87-88页
   ·乡镇第一产业税收、就业和利润实证分析第88-99页
     ·基本描述性统计第88-90页
     ·实证研究第90-98页
     ·实证结果的经济学意义第98-99页
   ·乡镇第二产业税收、就业和利润实证分析第99-110页
     ·基本描述性统计第99-102页
     ·实证研究第102-109页
     ·实证结果的经济学意义第109-110页
   ·乡镇第三产业税收、就业和利润实证分析第110-121页
     ·基本描述性统计第110-113页
     ·实证研究第113-120页
     ·实证结果的经济学意义第120-121页
   ·本章结论第121-125页
5 乡镇企业非农就业与税收的区域比较分析第125-136页
   ·区域划分对乡镇企业非农就业和税收的影响第125-127页
     ·区域划分与县域经济第125-126页
     ·乡镇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第126-127页
     ·国家实施区域差别化税制第127页
   ·各区域的乡镇企业税收贡献比较第127-131页
     ·乡镇企业税收占全国乡镇企业税收的比重第127-128页
     ·乡镇企业税收占全国乡镇企业税收比重变化趋势第128-129页
     ·乡镇企业税收对本区域税收的贡献第129页
     ·乡镇企业税收对本区域税收贡献趋势第129-130页
     ·乡镇企业税收对县域经济贡献比较第130-131页
   ·各区域乡镇企业吸纳就业比较第131-134页
     ·各区域从业人数的行业变化第131-132页
     ·乡镇企业就业占县域人口比重第132页
     ·各区域县域人口占全国县域人口的比重第132-134页
   ·本章结论第134-136页
6 乡镇企业农民就业意愿与税收行为效应影响分析——基于山东省县域城镇问卷调查第136-149页
   ·调查背景和研究目的第136-137页
   ·样本分布和基本情况第137页
   ·乡镇企业农民非农就业的主要趋势分析第137-146页
     ·行业迁移趋势第138-140页
     ·区域迁移趋势第140-142页
     ·税收效应趋势第142-144页
     ·需求层次趋势第144-146页
     ·社保意向趋势第146页
   ·本章结论第146-149页
7 完善乡镇企业吸纳非农就业税收制度的构想第149-171页
   ·重新设计非农就业税制的目标与原则第149-157页
     ·完善非农就业税制应实现的目标第149-153页
     ·完善非农就业税制应遵循的原则第153-157页
   ·促进城乡就业税制“一元化”的强制性变迁第157-159页
     ·国家主导非农就业税制的强制性变迁第157页
     ·降低政府和乡镇企业及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第157-158页
     ·消除就业“二元税制”的路径依赖第158-159页
   ·修订限制乡镇企业发展和非农就业的相关制度第159-160页
     ·取消《乡镇企业法》中限制条款第159页
     ·建立完备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法律体系第159页
     ·扩大《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优惠范围第159-160页
     ·在税法中明确税收优惠适用范围第160页
   ·实施行业差别税制引导产业梯级迁移非农就业第160-162页
     ·扩大吸纳就业的第二产业税收制度第161页
     ·研究第三产业疏导就业的税收制度第161-162页
     ·探索促进农民农业创业的税收制度第162页
   ·实施区域优惠税制促进区域梯级迁移非农就业第162-165页
     ·推行区域间乡镇企业均衡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第163页
     ·以税收优惠吸引大城市企业向县域迁移或投资第163-164页
     ·以税收优惠提高县域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第164-165页
   ·开征社会保障税鼓励乡镇企业农民离土就业第165-167页
     ·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费第165-166页
     ·稳妥扎实推行社会保障税第166页
     ·通过税务机关实施有效征收第166-167页
   ·利用税制帮助乡镇企业融资以降低就业吸纳成本第167-168页
     ·通过融资税收支持帮助乡镇企业渡过创业困难期第167-168页
     ·通过融资税收优惠帮助乡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第168页
   ·引导积极的就业行为效应并提高纳税遵从意识第168-170页
     ·培植乡镇企业现代税收文化理念第168-169页
     ·保障乡镇企业纳税人权益并提供良好税收服务第169-170页
   ·加强培训提高非农就业素质以适应企业要求第170-17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71-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1页
附录第181-187页
致谢第187-189页
个人简历第189-1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基于对山东省滕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考察
下一篇: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