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结构损伤识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基于小波熵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12-14页
        1.3.1 研究对象第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3 论文框架第13-14页
第2章 理论背景及算法研究第14-22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小波理论第14-17页
        2.2.1 小波分析理论第14-15页
        2.2.2 小波变换理论第15-17页
        2.2.3 小波分解理论第17页
    2.3 信息熵理论第17-18页
    2.4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第18-21页
        2.4.1 小波能量熵第18-20页
        2.4.2 相对小波熵第20页
        2.4.3 结构损伤识别指标第20-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数值仿真第22-58页
    3.1 引言第22-23页
    3.2 两端铰支矩形截面梁第23-26页
        3.2.1 有限元模型第23页
        3.2.2 建模与损伤模拟第23-25页
        3.2.3 结构响应分析第25-26页
    3.3 基于能量熵的小波分解参数优化第26-34页
        3.3.1 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第27-30页
        3.3.2 小波基的选择第30-31页
        3.3.3 窗口宽度的确定第31-34页
    3.4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结构损伤识别数值仿真研究第34-56页
        3.4.1 基准状态分析第34-37页
        3.4.2 单损伤识别第37-48页
        3.4.3 两处损伤识别第48-51页
        3.4.4 三处损伤识别第51-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实验验证第58-80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实验概况第58-62页
    4.3 基于小波能量熵的结构损伤识别实验验证第62-78页
        4.3.1 基准状态下的实验结果分析第63-67页
        4.3.2 单损伤识别第67-74页
        4.3.3 两处损伤识别第74-76页
        4.3.4 三处损伤识别第76-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5.1 结论第80-81页
    5.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图搜索的SDOCT视网膜图像层边界分割与研究
下一篇:碘苯和碘代环己烷的超快光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