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回村“东莲花”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论文研究的价值及目的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价值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论文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对象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与水平 | 第16-18页 |
·我国传统聚落研究的发展与水平 | 第16-17页 |
·云南回族民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实例分析法 | 第18页 |
·对比分析法 | 第18-19页 |
·多学科研究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2 东莲花村历史与文化综论 | 第21-37页 |
·东莲花村回民溯源 | 第21-26页 |
·回族入滇历史背景 | 第22-25页 |
·东莲花村回民族源 | 第25-26页 |
·“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驿站 | 第26-32页 |
·“茶马古道”的发展 | 第26-29页 |
·东莲花村与“茶马古道” | 第29-32页 |
·东莲花村多元文化的交融 | 第32-35页 |
·根植于民族特性的伊斯兰宗教文化 | 第32-33页 |
·发展于贸易交往的马帮与侨乡文化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3 东莲花村聚落演变与空间形态研究 | 第37-59页 |
·东莲花村聚落形成的背景与选址布局 | 第37-40页 |
·东莲花村的地理地形特征 | 第37-38页 |
·东莲花村的气候环境特征 | 第38-39页 |
·东莲花村的选址布局方式 | 第39-40页 |
·东莲花村聚落的发展与演变 | 第40-44页 |
·聚落的初生期 | 第40-41页 |
·聚落的发展期 | 第41-42页 |
·聚落的二次发展与定型期 | 第42-44页 |
·东莲花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 | 第44-51页 |
·东莲花村聚落形态影响要素分析 | 第44-48页 |
·东莲花村聚落形态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东莲花村聚落的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 第51-58页 |
·村落外部空间构成要素 | 第52-54页 |
·村落内部空间构成要素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4 东莲花村建筑空间与形态研究 | 第59-117页 |
·东莲花村的公共建筑——清真寺 | 第59-81页 |
·清真寺建筑的形成演变与中国化 | 第59-66页 |
·东莲花村清真寺的组群布局与建筑特征 | 第66-81页 |
·东莲花村的民居院落 | 第81-116页 |
·东莲花村民居院落地域特征 | 第81-84页 |
·东莲花村民居院落演变特征 | 第84-93页 |
·东莲花村民居院落典例剖析 | 第93-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5 东莲花村建筑技术、材料与装饰特色 | 第117-131页 |
·东莲花村回族建筑技术与营造习俗 | 第117-123页 |
·建筑技术 | 第117-121页 |
·营造习俗 | 第121-123页 |
·东莲花村回族建筑装饰与文化内涵 | 第123-130页 |
·装饰部位 | 第123-129页 |
·装饰题材 | 第129-130页 |
·小结 | 第130-131页 |
6 结语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附录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