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土壤铅镉污染 | 第10-14页 |
1.1.1 土壤铅镉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土壤铅镉污染来源 | 第11-12页 |
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 | 第12-13页 |
1.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物理修复 | 第14-15页 |
1.2.2 化学修复 | 第15-16页 |
1.2.3 生物修复 | 第16-18页 |
1.3 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技术 | 第18-19页 |
1.3.1 固定机理 | 第18页 |
1.3.2 固定剂种类 | 第18页 |
1.3.3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土壤Pb、Cd生物有效态浸提方法的研究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五种浸提方法提取与小麦草吸收Pb、Cd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25-28页 |
2.3.2 五种浸提方法提取与小麦草吸收Pb、Cd量的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2.3.3 DTPA浸提剂浸提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配方固定剂最佳用量的研究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3.2.1 实验设备 | 第35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3.1 固定剂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固定剂用量对DTPA提取土壤中Pb、Cd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固定剂用量对小麦草吸收Pb、Cd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固定剂用量对Tessier连续提取的Pb、Cd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5 固定剂用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混料设计探究最优固定剂配方的研究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4.2.1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4.3.1 固定剂配比对土壤Pb固定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2 固定剂配比对Cd固定率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3 固定剂配比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最优配比的验证实验 | 第55-56页 |
4.3.5 土壤重金属浓度对固定实验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