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对行为作为民事执行标的概述 | 第11-17页 |
(一) 民事执行标的的概念和内容 | 第11-14页 |
1、民事执行标的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 第11-12页 |
2、民事执行标的的内容 | 第12-14页 |
(二) 行为民事执行标的的界定 | 第14页 |
(三) 行为作为执行标的的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1、非表示性 | 第14页 |
2、合法性 | 第14页 |
3、义务性 | 第14-15页 |
(四) 不能作为执行标的的行为 | 第15页 |
(五) 行为执行标的的分类 | 第15-17页 |
1、作为 | 第16-17页 |
2、不作为和容忍 | 第17页 |
二、对行为民事执行的方法和程序 | 第17-21页 |
(一) 对行为民事执行的概念和特点 | 第17-18页 |
(二) 作为行为的民事执行 | 第18-21页 |
1、可替代行为的民事执行 | 第18-19页 |
2、不可替代行为的执行 | 第19-20页 |
3、不作为和容忍行为的民事执行 | 第20-21页 |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对行为的民事执行 | 第21-29页 |
(一) 英美法系 | 第21-24页 |
1、英国 | 第21-22页 |
2、美国 | 第22-23页 |
3、英美法系对行为的民事执行制度评析 | 第23-24页 |
(二) 大陆法系 | 第24-29页 |
1、德国 | 第24-25页 |
2、法国 | 第25-26页 |
3、日本 | 第26-27页 |
4、我国台湾地区 | 第27-28页 |
5、大陆法系行为民事执行制度评析 | 第28-29页 |
四、对我国关于行为的民事执行若干问题的分析 | 第29-38页 |
(一) 关于可替代行为的执行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 第30-34页 |
1、以案说法构建问题 | 第30-31页 |
2、意思表示与法律效果的分离:以执行名义为标准确定可替代行为的责任主体 | 第31-33页 |
3、关于替代履行的费用问题 | 第33-34页 |
(二) 关于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又恢复执行前状态的问题 | 第34-36页 |
(三) 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